题目详情

用户在开始通信前,必须建立一条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物理信道,并且在双方通信期间始终占用该信道,这种交换方式属于(  )。

  • A.电路交换
  • B.报文交换
  • C.分组交换
  • D.信元交换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数据通信的交换方式的概念。

数据交换方式分为线路交换和存储转发,线路交换和存储转发的关键区别在于:前者静态分配线路,后者动态分配线路。存储转发又分为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分组交换又分为虚电路和数据报两种方式。

线路交换:交换(switch)的概念最早来源于电话系统。当用户发出电话呼叫时,电话系统中的交换机在呼叫者和接收者之间寻找并建立一条客观存在的物理通路。一旦通路被建立起来,便能够建立通话,线路是由发送和接收端专享的,直到通话的结束。这种数据交换的方式称为线路交换(circuitswitching)。优点:传输延迟小,唯一的延迟是电磁信号的传播时间。一旦线路接通,便不会发生冲突。缺点:建立线路所需时间长。线路独享造成信道浪费。

报文交换:不事先建立线路,当发送方有数据块要发时,把数据块作为一个整体(也叫报文,message)交给交换设备(IMP),交换设备选择一条合适的空闲输出线,将数据块通过该输出线发送出去。这个过程中,交换设备的输入和输出线之间不建立物理连接,在每个交换设备处,报文首先被保存起来,在适当的时候被转发出去。缺点:对传输数据块大小不限制,报文较大时,IMP需要用硬盘进行缓存。单个大报文占用线路时间过长。

分组交换:分组交换技术严格限制数据块大小的上限,使分组可以在IMP的内存中存放,保证任何用户都不能独占线路超过几十毫秒,适合交互式通信。优点:吞吐率高,在具有多个分组的报文中,第二个分组尚未接到之前,第一个分组就可以继续往前传送,减少了延迟,提高了吞吐率。缺点:存在拥塞,报文分片与重组,分组损失和失序等。分组交换是绝大多数计算机采用的技术,也有极少数计算机采用报文交换,但绝不采用线路交换。根据内部机制的不同,分组交换子网分为两类,一类采用面向连接(connectedoriented),一类采用无连接(connectless),在有连接子网中,连接成为虚电路(virtualcircuit),类似电话系统中的物理线路;无连接子网中的独立分组称为数据报(datagram),类似邮政系统中的电报。

信元交换技术是一种快速分组交换技术,它结合了电路交换技术延迟小和分组交换技术灵活的优点。信元是固定长度的分组,ATM采用信元交换技术,其信元长度为53字节。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中级软件设计师,章节练习,中级软件设计师系统开发运行知识

  • A.0
  • B.1
  • C.2
  • D.3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中级软件设计师,章节练习,中级软件设计师系统开发运行知识

  • A.1、1
  • B.1、2
  • C.2、2
  • D.2、3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中级软件设计师,章节练习,中级软件设计师系统开发运行知识

  • A.3
  • B.4
  • C.5
  • D.6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中级软件设计师,章节练习,中级软件设计师系统开发运行知识

中级软件设计师,章节练习,中级软件设计师系统开发运行知识

  • A.V(S3)和V(S5)V(S6)
  • B.P(S3)和V(S5)V(S6)
  • C.V(S3)和P(S5)P(S6)
  • D.P(S3)和P(S5)P(S6)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中级软件设计师,章节练习,中级软件设计师系统开发运行知识

  • A.243ms
  • B.246ms
  • C.254ms
  • D.280ms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