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32岁,已婚,大学毕业,会计。
案例介绍:求助者在3个月前突然发现丈夫有外遇,她认为自己的生活全完了,从此每天痛哭流涕,白天吃不下饭,晚上睡不好觉。尽管丈夫认了错,但她仍想离婚。她离过婚的姐姐极力劝阻,说为了孩子,也为了父母免受刺激,就凑合过吧,再说就算离婚也找不到真正可靠的男人。求助者听了姐姐的话,放弃了离婚的念头,但从此认为男人没有一个是好东西。现在,如果丈夫回家晚了,她就再三审问,朝他发火,脾气越来越大。白天上班打不起精神,做事心不在焉。最近工作上出了差错,又受到。领导的批评,心里更加烦躁不安。为了摆脱苦恼前来求助。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衣着整齐,但愁眉苦脸,坐立不安。说话时条理清晰,说到伤心处情绪激动,多次哭泣。求助者出生在干部家庭,妈妈脾气大,动辄向她发火。她从小就小心谨慎,好朋友不多。

  • A.变形
  • B.神经症性
  • C.常形
  • D.精神病性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考察重点】症状资料的整理分类【试题解析】该求助者的行为症状是求助者在工作、生活中的行为表现状况,心不在焉是其最明显的行为表现,故答案选A。
【考察重点】症状资料的整理分类【试题解析】从案例中可以知道,该求助者“每天痛哭流涕,白天吃不下饭,晚上睡不好觉”,有失眠的症状,属于躯体症状之一。故答案选D。
【考察重点】症状资料的整理分类【试题解析】从案例提供的资料可以知道,该求助者的情绪症状有悲伤(每天痛哭流涕)、愤怒(朝他发火,脾气越来越大)、焦虑(如果丈夫回来晚了会再三审问,反映其内心对丈夫可能再出轨的担心)。故正确答案选ABD。
【考察重点】心理冲突类型的诊断【试题解析】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与现实问题相联系的,有道德色彩,所以是常形,故答案选C。
【考察重点】临床资料的整理【试题解析】根据案例提供的资料,已知该求助者的成长环境(求助者出生在干部家庭).应对方式表现为:开始痛哭流涕,后来听从姐姐劝告不再坚持离婚,但是从此认为“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开始对丈夫再三审问;个性特点的描述为“她从小就小心谨慎,好朋友不多”,但是就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出现来说,接受了姐姐的说法放弃了离婚的念头,可能存在人格不够成熟,容易受他人影响,但案例资料中尚未明确说明,因此需要进一步了解;身体状况也是需要进一步了解的内容,以便排除躯体疾病因素,故答案选CD。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初步诊断【试题解析】根据案例显示,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由现实因素引发,病程3个月,不良情绪已经泛化,社会功能受到较大影响,属于严重心理问题。故答案选C。
【考察重点】鉴别诊断【试题解析】根据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性质是常形,可以排除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及人格障碍,故正确答案选BCD。
【考察重点】非理性观念的相关知识及运用【试题解析】该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主要特征有过分概括化(从此认为男人没有一个是好东西)、糟糕至极(她认为自己的生活全完了)。故正确答案选AD。
【考察重点】非理性观念的相关知识及运用【试题解析】根据第25题,可知该题目正确答案选D。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的性质、任务及咨询态度【试题解析】心理咨询是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心理咨询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求助者面对现实和应对现实,因此咨询师不能直接告诉求助者该怎么去做,而是要帮助她自己面对。断然拒绝说明咨询师没有做到尊重、热情和共情。故答案选B。
【考察重点】合理情绪疗法的具体运用【试题解析】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因此在本案例中,如果使用合理情绪疗法,工作的重点是调整求助者对于生活事件的看法。故答案选D。
【考察重点】对心理问题的原因的探究【试题解析】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之所以会出现,可以从心理的、生理的和社会的三个角度去考察,心理方面的原因包括其人格特点、思维方式,社会方面的原因是生活事件,即丈夫外遇。备选答案中没有生理方面的原因,会计的职业特点不构成产生其心理问题的原因。故答案选ABD。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多选题

按照公道的表现形式,公道可以分为(  )。

  • A.公道的行为
  • B.公道的制度
  • C.公道的机会
  • D.公道的品德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精神分析学派的咨询目标是使求助者()。

  • A.体验自由感
  • B.潜意识意识化
  • C.建立好习惯
  • D.消除自我失败
查看答案
单选题

老年期人格的变化特点是( )。单选

  • A.容易回忆往事
  • B.孤独感降低
  • C.安全感增加
  • D.趋于激进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案例九: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8岁,公务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极力阻止女儿与他人婚外情的关系,导致母女矛盾。求助者痛苦不已,主动前来寻求帮助。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通过我刚才的介绍,您已经对心理咨询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您来想得到什么心理帮助呢?或者想解决什么心理问题呢?

求助者:我就想让您帮助我解决女儿恋爱给

我造成的苦恼,我实在太苦恼了,很多次我都不想活了。

心理咨询师:您的女儿与他人存在婚外情的关系,您觉得这样做不对,但女儿不听您的,这让您很痛苦,我也有女儿,我想我女儿要是这样,我也会苦恼的。所以我很理解您现在的心情。您先说说您想通过咨询达到什么目标?

求助者:我就想通过咨询减轻痛苦。

心理咨询师:如果就感觉而言,没有苦恼是0,苦恼到极限是100,您现在的分数大约有多少呢?

求助者:应该是100,我从来没有这么苦恼过。

心理咨询师:您希望通过咨询,将自己的苦恼减轻到什么程度呢?

求助者:我希望减少到0,今后不再有苦恼。

心理咨询师:根据您目前情况,将苦恼减少到0,恐怕您难以做到吧?

求助者:也许吧,但我太苦恼了,我一定要尽快摆脱。

心理咨询师:好吧,咱们就将把苦恼减轻到0作为咨询目标。您觉得是什么原因使您苦恼呢?

求助者:当然是女儿的事让我苦恼啦!我丈夫很多年前就去世了,我辛辛苦苦把她拉扯大。我有几次再婚的机会,但都因女儿的原因放弃了。多年来我为了她操碎了心!我希望她懂事听话,将来有出息!可她上中学就早恋,研究生没毕业就跟着现在这个男人跑了,我知道女儿大了,应该谈恋爱!可那个男人有家室啊!我们这种家庭,女儿竟然和别人有婚外情!她有脸做,我都没脸说!打也打了,骂也骂了,没用!真是把我给气死了!

心理咨询师:我作为母亲很理解您知道女儿有婚外情产生的苦恼,也能理解您的做法。可您的苦恼是来自女儿的婚外情吗?

求助者:当然是啦,否则我怎么会苦恼呢?

心理咨询师:按照心理学的原理,其实不是女儿婚外惰这件事造成了您的苦恼,而是您认为女儿必须听您的话才产生了痛苦,所以改变想法就能消除苦恼等情绪。

求助者:我有点不明白!

心理咨询师:按您所说,您是母亲,女儿必须听您的话!

求助者:对呀,她应该听我的啊!

心理咨询师:因此您信奉女儿必须听妈妈的话。

求助者:对呀!女儿就应该听妈妈的话。

心理咨询师:按您所说的,当年您做女儿时,您肯定听您妈妈的话。

求助者:对啊……不对(沉默)

当年我妈说的话,对的,我听了,错的,我没听。

心理咨询师:您刚才说过女儿就应该听妈妈的话,而现在又说了您妈说的话,对的您听了,错的您没听。您的话前后有些矛盾,您怎么解释呢?

求助者:嗯,是没法解释,(沉默)……根据埃利斯的理论,求助者产生痛苦的最主要原因是()。单选

  • A.无法接受女儿的婚外感情
  • B.女儿必须听我的话的绝对化要求
  • C.无力劝阻女儿恋爱的无奈
  • D.女儿恋爱后气愤伤心但无能为力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在适应压力的过程中,人变得敏感,脆弱,即使是日常微小的困扰都可以引发强烈的情绪反应,说明其处在“一般适应症候群”的( )。单选

  • A.警觉阶段
  • B.搏斗阶段
  • C.衰竭阶段
  • D.结束阶段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