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9岁,工人。
案例介绍:求助者结婚两年,但因工作关系,一直两地分居。最近,经常因小事与丈夫发生争执。目前处于“冷战”状态,非常苦恼。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一段咨询谈话。
求助者:我们俩总是吵架,我都快烦死了,现在失眠、健忘,还爱发脾气,经常注意力不集中,很影响工作,您说我该怎么办?
心理咨询师:请你说说吵架的具体原因,行吗?
求助者:我们本来见面机会就少,只能电话联系,总是我打给他。最可气的是,他的电话还经常占线。后来发现他那是在跟别人聊天。为这事我跟他吵了好多次,可他就是不听,说是跟同事有事。我现在一听占线气就不打一处来,恨不得把电话都摔了。我跟他说,再这样没法跟你过了。可他还是老样子,我现在已经快一个多月没理他了,您说我该怎么办?
心理咨询师:你觉得你因为什么生气?
求助者:我对他这么好,可他为什么会对我这样?
心理咨询师:我似乎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说你希望他和你一样经常主动给你打电话,时时刻刻关心你,是吗?
求助者:是的,最起码能够随时找到他。
心理咨询师:你对他的关心是经常给他打电话,他就一定要像你对他那样的对你吗?
求助者:······(沉默)好像也不一定······是我对他要求太高了?
心理咨询师:你觉得你对他的要求是否合理?他对你其他方面都不好吗?
求助者:好像也不是,他对我的父母和我都挺好,每月都按时往家里寄钱。
心理咨询师:是啊,其实夫妻之间的关心除了打电话还有很多表达方式,打电话并不代表全部,是吗?
求助者:我好像明白点了,可我一打不通他的电话就特别生气,什么坏的想法都来了。你说我该怎么办?
心理咨询师:你先回去好好想一想,下次咱们再接着谈好吗?
求助者:好的,谢谢您。
- A.是理性的
- B.既是理性的,也是非理性的
- C.是非理性
- D.是理性占主导的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技能中的参与性技术【试题解析】心理咨询初期阶段要使用各种参与性技术,目的是为了澄清问题,启发引导求助者进行自我探索。提问技术主要包含开放式提问和封闭式提问,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开放式提问就像问答题,提问没有预设的答案,会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封闭式提问就像选择题,带有预设的答案,以便咨询师澄清事实、获取重点或缩小讨论的范围。而对于“直接提问”和“间接提问”,一般指初诊接待时咨询师对求助者求助动机的了解,如“你有什么问题,说吧”,“你希望我能够为你提供哪些帮助”。本案例咨询师开头对话的提问有“请你说说吵架的具体原因,行吗”,“你觉得你因为什么生气”,这两种提问都属于开放式提问。故答案为A。
【考察重点】合理情绪疗法中不合理信念【试题解析】合理情绪疗法中的不合理信念有十一种,归纳和简化为三种即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以及糟糕至极。1.绝对化要求:指个体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一事物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这种特征通常与“必须”和“应该”联系在一起,反映求助者过分强调个人意志。2.过分概括化: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典型特征是以某一件或几件事来评价自身或他人的整体价值,反映求助者不确切的价值评判。3.糟糕至极:是一种把事物的可能后果想象、推论到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灾难性结果的非理性信念,一旦人们认为糟糕透顶的事情发生,就会引发极度的负性情绪。本案例中求助者存在的:非理性信念:其一:心理咨询师:你觉得你因为什么生气?求助者:我对他这么好,可他为什么会对我这样?心理咨询师:我似乎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说你希望他和你一样经常主动给你打电话,时时刻刻关心你,是吗?求助者:是的,最起码能够随时找到他。以上对话反映的是求助者运用了“反黄金规则——我对别人怎样,别人必须对我怎样”,是求助者对丈夫的绝对化要求。其二:求助者:我好像明白点了,可我一打不通他的电话就特别生气,什么坏想法都来了。你说我该怎么办?(糟糕至极)故答案为AD。
【考察重点】合理情绪疗法修通阶段之反黄金规则【试题解析】“黄金规则”是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去对待别人,是一种理性观念。“反黄金规则”即我对别人怎样,别人必须对我怎样,是一种非理性观念。案例中,妻子给丈夫打电话,丈夫也必须对妻子打电话表示关心,就是一种反黄金规则的非理性观念。
【考察重点】沉默类型的识别【试题解析】求助者常见的六种沉默类型:怀疑型:不完全信任咨询师、犹豫是否要说出来;茫然型:不知说什么好、搞不清楚自己的问题、不知从何说起、咨询师提问失误求助者不理解;情绪型:由求助者的气愤、恐惧或羞愧等情绪所致,害怕出现某种情况、为某些事羞愧或对咨询师感到气愤;思考型:正在进行包含体会、领悟、回忆或体验的自我探索;内向型:比较内向、不擅言谈;反抗型:不愿、不想接受咨询、缺乏咨询动机。除了思考型的沉默是正性的、积极的以外,其他五种都是阻抗型的沉默,区别时可以站在求助者的立场上来体验求助者当时的内心感受,一般比较积极的就是思考型的,其他的根据具体描述来判断。案例资料中求助者的沉默表现为:心理咨询师:你对他的关心是经常给他打电话,他就一定要像你对他那样的对你吗?求助者:······(沉默)好像也不一定······是我对他要求太高了?求助者在案例中比较健谈,最不可能的应该是内向型。故答案为D。
【考察重点】合理情绪疗法中的核心理论【试题解析】在ABC理论中,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对该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C代表继该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咨询师通过对话确认求助者的情绪问题不是外界事件产生的,而是她所持有的不合理信念造成的,表面上看好像是丈夫不主动打电话给妻子A,问题的本质却是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B在起作用。使求助者产生了C“我现在一听占线气就不打一处来,恨不得把电话都摔了。我跟他说,再这样没法跟你过了”。因此本题答案为C。
【考察重点】参与性技术与影响性技术的识别【试题解析】详细解释参考第65题。内容表达属于影响性技术,故答案为BCD。
【考察重点】影响性技术的使用【试题解析】影响性技术包括面质、解释、指导、情感表达、内容表达、自我开放、影响性概述、非语言行为的运用。本案例中没有体现出咨询师运用了情感表达技术,故答案为ABD。
【考察重点】合理情绪疗法的人性观【试题解析】合理情绪疗法的人性观认为人既是理性的,也是非理性的,因此在人的一生中,任何人都可能或多或少具有非理性信念。当一些人陷于困扰状态中难以自拔时,就需要用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和技术加以治疗或干预。因此答案为B。
【考察重点】合理情绪疗法的适用人群【试题解析】合理情绪疗法对年纪较轻、智力和文化水平较高、领悟力较强的求助者效果更好。对于那些偏执以及领悟困难的求助者难以有效。故答案为A。
【考察重点】合理情绪疗法各阶段的工作目的【试题解析】根据案例描述:心理咨询师:你觉得你因为什么生气?求助者:我对他这么好,可他为什么会对我这样?心理咨询师:我似乎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说你希望他和你一样经常主动给你打电话,时时刻刻关心你,是吗?求助者:是的,最起码能够随时找到他。心理咨询师:你对他的关心是经常给他打电话,他就一定要像你对他那样的对你吗?以上对话中,咨询师帮助求助者找出对丈夫有绝对化要求的不合理信念。求助者:······(沉默)好像也不一定······是我对他要求太高了?心理咨询师:你觉得你对他的要求是否合理?他对你其他方面都不好吗?求助者:好像也不是,他对我的父母和我都挺好,每月都按时往家里寄钱。心理咨询师:是啊,其实夫妻之间的关心除了打电话还有很多表达方式,打电话并不代表全部,是吗?求助者:我好像明白点了······此段对话说明咨询师在帮助求助者改变不合理信念。本案例使用“反黄金规则”这种方式推出求助者绝对化要求的不合理信念,尚未建立合理信念,故答案为AB。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按照公道的表现形式,公道可以分为( )。
-
- A.公道的行为
- B.公道的制度
- C.公道的机会
- D.公道的品德
- 查看答案
精神分析学派的咨询目标是使求助者()。
-
- A.体验自由感
- B.潜意识意识化
- C.建立好习惯
- D.消除自我失败
- 查看答案
老年期人格的变化特点是( )。单选
-
- A.容易回忆往事
- B.孤独感降低
- C.安全感增加
- D.趋于激进
- 查看答案
案例九: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8岁,公务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极力阻止女儿与他人婚外情的关系,导致母女矛盾。求助者痛苦不已,主动前来寻求帮助。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通过我刚才的介绍,您已经对心理咨询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您来想得到什么心理帮助呢?或者想解决什么心理问题呢?
求助者:我就想让您帮助我解决女儿恋爱给
我造成的苦恼,我实在太苦恼了,很多次我都不想活了。
心理咨询师:您的女儿与他人存在婚外情的关系,您觉得这样做不对,但女儿不听您的,这让您很痛苦,我也有女儿,我想我女儿要是这样,我也会苦恼的。所以我很理解您现在的心情。您先说说您想通过咨询达到什么目标?
求助者:我就想通过咨询减轻痛苦。
心理咨询师:如果就感觉而言,没有苦恼是0,苦恼到极限是100,您现在的分数大约有多少呢?
求助者:应该是100,我从来没有这么苦恼过。
心理咨询师:您希望通过咨询,将自己的苦恼减轻到什么程度呢?
求助者:我希望减少到0,今后不再有苦恼。
心理咨询师:根据您目前情况,将苦恼减少到0,恐怕您难以做到吧?
求助者:也许吧,但我太苦恼了,我一定要尽快摆脱。
心理咨询师:好吧,咱们就将把苦恼减轻到0作为咨询目标。您觉得是什么原因使您苦恼呢?
求助者:当然是女儿的事让我苦恼啦!我丈夫很多年前就去世了,我辛辛苦苦把她拉扯大。我有几次再婚的机会,但都因女儿的原因放弃了。多年来我为了她操碎了心!我希望她懂事听话,将来有出息!可她上中学就早恋,研究生没毕业就跟着现在这个男人跑了,我知道女儿大了,应该谈恋爱!可那个男人有家室啊!我们这种家庭,女儿竟然和别人有婚外情!她有脸做,我都没脸说!打也打了,骂也骂了,没用!真是把我给气死了!
心理咨询师:我作为母亲很理解您知道女儿有婚外情产生的苦恼,也能理解您的做法。可您的苦恼是来自女儿的婚外情吗?
求助者:当然是啦,否则我怎么会苦恼呢?
心理咨询师:按照心理学的原理,其实不是女儿婚外惰这件事造成了您的苦恼,而是您认为女儿必须听您的话才产生了痛苦,所以改变想法就能消除苦恼等情绪。
求助者:我有点不明白!
心理咨询师:按您所说,您是母亲,女儿必须听您的话!
求助者:对呀,她应该听我的啊!
心理咨询师:因此您信奉女儿必须听妈妈的话。
求助者:对呀!女儿就应该听妈妈的话。
心理咨询师:按您所说的,当年您做女儿时,您肯定听您妈妈的话。
求助者:对啊……不对(沉默)
当年我妈说的话,对的,我听了,错的,我没听。
心理咨询师:您刚才说过女儿就应该听妈妈的话,而现在又说了您妈说的话,对的您听了,错的您没听。您的话前后有些矛盾,您怎么解释呢?
求助者:嗯,是没法解释,(沉默)……根据埃利斯的理论,求助者产生痛苦的最主要原因是()。单选
-
- A.无法接受女儿的婚外感情
- B.女儿必须听我的话的绝对化要求
- C.无力劝阻女儿恋爱的无奈
- D.女儿恋爱后气愤伤心但无能为力
- 查看答案
在适应压力的过程中,人变得敏感,脆弱,即使是日常微小的困扰都可以引发强烈的情绪反应,说明其处在“一般适应症候群”的( )。单选
-
- A.警觉阶段
- B.搏斗阶段
- C.衰竭阶段
- D.结束阶段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