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8岁,高三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是重点中学学生,学习成绩优秀,以考上北大、清华为目标,学习非常刻苦。感觉高考压力非常大,从高三下学期开始,规定自己每天只睡五个小时。一个多月来开始变得憔悴,脸色苍白,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学习成绩也受到影响。求助者为此非常着急,经常睡不着。老师、家长建议调整心态、改善睡眠,求助者试图改变,但无明显效果。经老师建议,主动前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从小做事追求完美,争强好胜,不达目的不罢休。靠自己的努力考上重点高中,前两年学习成绩一直排在年级前十名以内。
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共同商定的咨询目标是:1.改善焦虑情绪,争取SAS测验标准分减至30分。2.从不能正常学习到能够正常学习。3.睡眠时间从目前每晚5小时增加到7小时。
- A.具体的
- B.积极的
- C.量化的
- D.心理学的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病因诊断【试题解析】对于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病因探索应从三个方面来进行:1.生物学:包括年龄、性别、躯体疾病情况、精神障碍遗传情况。从本案例来看,求助者无生物学因素造成的问题。2.心理学:包括认知因素、人格因素。选项中的B选项性格好强是明显的人格因素。3.社会学:包括生活事件、生活环境、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系统、人际关系状况、社会文化因素、社会角色等。选项中的D选项面临高考是生活事件给求助者带来的影响。题中的A选项成绩较差跟求助者的实际情况不符,D选项目标远大不是造成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综上所述,本题选择BC。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病因诊断【试题解析】对于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病因探究应从三个方面来进行:1.生物学:包括年龄、性别、躯体疾病情况、精神障碍遗传情况。从本案例来看,求助者无生物学因素造成的问题。选项A是求助者的性别因素。性别差异不是造成本求助者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2.心理学:包括认知因素、人格因素。选项中的C选项性格好强是明显的人格因素。3.社会学:包括生活事件、生活环境、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系统、人际关系状况、社会文化因素、社会角色等。选项中的B选项面临高考是生活事件给求助者带来的影响,但不是求助者产生问题的最主要的因素,只是一个刺激条件。综上所述,本题选择B。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初步诊断【试题解析】躯体形式障碍是神经症的一种,是一类以各种躯体症状作为其主要临床表现,不能证实有器质性损害或明确的病理性生理机制存在,但有证据表明与心理因素或内心冲突密切相关的精神障碍。本案例求助者虽然出现躯体症状,但是并未达到神经症的程度。所以排除B。心理生理障碍与心理因素相关,是以生理活动异常为表现形式的精神障碍,主要有进食障碍和睡眠障碍。本案例同样未达到精神障碍的程度,所以排除D。一般从刺激的性质(强度与现实性)、反应的持续时间(病程)、反应(症状)的强度、反应是否泛化四个维度来区分一般和严重心理问题。本案例求助者刺激由现实原因引起,虽然刺激强度不是很大,但是求助者的社会功能受到较大影响,且自己无法解决,所以可以初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所以本题选择C。
【考察重点】咨询目标的特征【试题解析】提出有效的咨询目标应具备如下特征:1.属于心理学范畴的。心理咨询主要涉及心理障碍、心理适应、心理发展等方面的问题。2.积极的。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是积极的,回避问题往往是消极的。3.具体或量化的。4.可行的。5.可以评估的。至少有一种评估手段或者方法可以对目标的进展情况或是否能实现进行评估。6.双方接受的。7.多层次统一的。根据咨询目标的特征,本题选择ABCD。
【考察重点】咨询目标的特征【试题解析】本案例的第二个咨询目标是从不能正常学习到能够正常学习。是再努力的解决问题,而不是回避问题,是心理学目标积极的一个表现。所以本题选择B。
【考察重点】咨询目标的特征【试题解析】第三个咨询目标特征:即睡眠时间从目前每晚5小时增加到7小时。我们可以看出此目标是在改善睡眠时间上,是求助者改变的一个很具体的症状,所以此目标是具体的,同时此目标有睡眠时间调整的具体目标时数,从每晚的5小时增加到7小时。这个数据是量化的,同时也可以通过测量来评估的(一般可以量化的标准都是可以用来评估的),所以本题选择ABC。
【考察重点】阻抗的表现形式【试题解析】阻抗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四类:讲话程度上的阻抗、讲话内容的阻抗、讲话方式的阻抗、咨询关系的阻抗。本题考察的是讲话程度的阻抗。求助者的阻抗可以表现在讲话程度上,其形式为沉默、寡言和赘述,其中以沉默最为突出。
【考察重点】咨询关系的匹配【试题解析】适宜求助者应具备的八个方面的条件包括:动机正确、人格正常、信任度高、行动自觉、匹配性好、智力正常、年龄适宜、内容合适。所以本题选择ACD。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按照公道的表现形式,公道可以分为( )。
-
- A.公道的行为
- B.公道的制度
- C.公道的机会
- D.公道的品德
- 查看答案
精神分析学派的咨询目标是使求助者()。
-
- A.体验自由感
- B.潜意识意识化
- C.建立好习惯
- D.消除自我失败
- 查看答案
老年期人格的变化特点是( )。单选
-
- A.容易回忆往事
- B.孤独感降低
- C.安全感增加
- D.趋于激进
- 查看答案
案例九: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8岁,公务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极力阻止女儿与他人婚外情的关系,导致母女矛盾。求助者痛苦不已,主动前来寻求帮助。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通过我刚才的介绍,您已经对心理咨询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您来想得到什么心理帮助呢?或者想解决什么心理问题呢?
求助者:我就想让您帮助我解决女儿恋爱给
我造成的苦恼,我实在太苦恼了,很多次我都不想活了。
心理咨询师:您的女儿与他人存在婚外情的关系,您觉得这样做不对,但女儿不听您的,这让您很痛苦,我也有女儿,我想我女儿要是这样,我也会苦恼的。所以我很理解您现在的心情。您先说说您想通过咨询达到什么目标?
求助者:我就想通过咨询减轻痛苦。
心理咨询师:如果就感觉而言,没有苦恼是0,苦恼到极限是100,您现在的分数大约有多少呢?
求助者:应该是100,我从来没有这么苦恼过。
心理咨询师:您希望通过咨询,将自己的苦恼减轻到什么程度呢?
求助者:我希望减少到0,今后不再有苦恼。
心理咨询师:根据您目前情况,将苦恼减少到0,恐怕您难以做到吧?
求助者:也许吧,但我太苦恼了,我一定要尽快摆脱。
心理咨询师:好吧,咱们就将把苦恼减轻到0作为咨询目标。您觉得是什么原因使您苦恼呢?
求助者:当然是女儿的事让我苦恼啦!我丈夫很多年前就去世了,我辛辛苦苦把她拉扯大。我有几次再婚的机会,但都因女儿的原因放弃了。多年来我为了她操碎了心!我希望她懂事听话,将来有出息!可她上中学就早恋,研究生没毕业就跟着现在这个男人跑了,我知道女儿大了,应该谈恋爱!可那个男人有家室啊!我们这种家庭,女儿竟然和别人有婚外情!她有脸做,我都没脸说!打也打了,骂也骂了,没用!真是把我给气死了!
心理咨询师:我作为母亲很理解您知道女儿有婚外情产生的苦恼,也能理解您的做法。可您的苦恼是来自女儿的婚外情吗?
求助者:当然是啦,否则我怎么会苦恼呢?
心理咨询师:按照心理学的原理,其实不是女儿婚外惰这件事造成了您的苦恼,而是您认为女儿必须听您的话才产生了痛苦,所以改变想法就能消除苦恼等情绪。
求助者:我有点不明白!
心理咨询师:按您所说,您是母亲,女儿必须听您的话!
求助者:对呀,她应该听我的啊!
心理咨询师:因此您信奉女儿必须听妈妈的话。
求助者:对呀!女儿就应该听妈妈的话。
心理咨询师:按您所说的,当年您做女儿时,您肯定听您妈妈的话。
求助者:对啊……不对(沉默)
当年我妈说的话,对的,我听了,错的,我没听。
心理咨询师:您刚才说过女儿就应该听妈妈的话,而现在又说了您妈说的话,对的您听了,错的您没听。您的话前后有些矛盾,您怎么解释呢?
求助者:嗯,是没法解释,(沉默)……根据埃利斯的理论,求助者产生痛苦的最主要原因是()。单选
-
- A.无法接受女儿的婚外感情
- B.女儿必须听我的话的绝对化要求
- C.无力劝阻女儿恋爱的无奈
- D.女儿恋爱后气愤伤心但无能为力
- 查看答案
在适应压力的过程中,人变得敏感,脆弱,即使是日常微小的困扰都可以引发强烈的情绪反应,说明其处在“一般适应症候群”的( )。单选
-
- A.警觉阶段
- B.搏斗阶段
- C.衰竭阶段
- D.结束阶段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