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9岁,硕士学位,外科主治医师。
案例介绍:求助者曾到四川地震灾区做了一个半月的救援工作,期间为一些灾民做了手术,并目睹了许多惨烈的场面。当时忙于救援工作每天只睡2~3小时,生活也很艰苦。求助者回来后情绪低落,不愿与人说话,吃不好,喝不好。以前特喜欢和4岁的儿子玩,从灾区回来后也不爱理儿子了。时常发脾气,甚至有时摔东西,总觉得心烦,开始抽烟。一些惨烈的画面时常浮现在脑海中。晚上失眠,有恐惧感。并不愿意去上班,怕去手术室。感到人是那么脆弱、在灾难面前无能为力。开始怀疑自己的职业,缺乏安全感,感觉自己无能,为此苦恼。父母和家人劝说无效,前来做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曾开朗活泼,兴趣广,有爱心,从小就是一个好强的人。家庭经济状况较好。工作中人际关系较好。求助者面带倦容,头发较凌乱,衣着较脏。

  • A.失眠
  • B.头晕
  • C.心慌
  • D.头痛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考察重点】对求助者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试题解析】从案例提供资料可以知道该求助者的症状是“情绪低落,不愿与人说话”,“时常发脾气,甚至有时摔东西,总觉得心烦,开始抽烟”,“晚上失眠,有恐惧感”;也可以知道其个性特点是好强。而其家族史和婚恋观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答案为BD。
【考察重点】引发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试题解析】从案例中可以明确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现实刺激是工作累,生活艰苦,休息不足,同时目睹了很多惨烈场面,这些因素共同造成该求助者出现心理问题。故答案为ABCD。
【考察重点】对心理问题的诊断【试题解析】根据材料可以了解到,该求助者的生理症状是失眠。所以正确答案选A。
【考察重点】对心理问题的诊断【试题解析】从案例提供的材料可以看出,该求助者“回来后情绪低落,不愿与人说话”,“晚上失眠,有恐惧感”。发脾气是,与情绪伴随的外部行为表现,无安全感是一种内心感受,不是情绪症状。所以正确答案是CD。
【考察重点】对心理问题的诊断【试题解析】从案例提供的材料可以看出,该求助者“回来后情绪低落,不愿与人说话”,回避社交活动,“并不愿意去上班,怕去手术室”,对工作比较消极被动,“总觉得心烦,开始抽烟”。生活消沉反映的是总体状态,不是单纯的行为症状。所以正确答案是BCD。
【考察重点】压力的相关知识【试题解析】从案例提供的资料显示,该求助者的家不在灾区,到灾区是从事救援工作,在灾区的所有时间都属于工作时间,因此他所面对的是工作压力;生活条件艰苦、工作繁重、面对很多惨烈的场面、休息不足等,这些压力都是求助者在同一时间内所面临的,并使其日后产生心理症状,因此属于叠加性压力。求助者虽到灾区工作,但是在大地震之后,所以没有直接面对破坏性压力。该题目应选BC。
【考察重点】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试题解析】案例中已获得的资料有求助者躯体症状,即晚上失眠,吃不好、喝不好;情感表现,有情绪低落、心烦;生活方式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的概念,它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劳动工作、休息娱乐、社会交往、待人接物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价值观、道德观等诸多方面,案例中有所体现;求助者有一个4岁的儿子,可以理解为对家庭情况的了解。因此答案应选择ABCD。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试题解析】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包括心理咨询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本案例中,帮助该求助者求职不是心理咨询师可以做的,而分析求助者的心理冲突、调节情绪和发掘自身资源则是心理咨询师可以做的。故答案为C。
【考察重点】对咨询效果的评估【试题解析】心理咨询效果的评估,不是心理咨询师的意见,也不是求助者的意见,而是依据双方共同商定的咨询目标来评估,以咨询目标为主,评估最终的咨询效果如何。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B。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多选题

按照公道的表现形式,公道可以分为(  )。

  • A.公道的行为
  • B.公道的制度
  • C.公道的机会
  • D.公道的品德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精神分析学派的咨询目标是使求助者()。

  • A.体验自由感
  • B.潜意识意识化
  • C.建立好习惯
  • D.消除自我失败
查看答案
单选题

老年期人格的变化特点是( )。单选

  • A.容易回忆往事
  • B.孤独感降低
  • C.安全感增加
  • D.趋于激进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案例九: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8岁,公务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极力阻止女儿与他人婚外情的关系,导致母女矛盾。求助者痛苦不已,主动前来寻求帮助。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通过我刚才的介绍,您已经对心理咨询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您来想得到什么心理帮助呢?或者想解决什么心理问题呢?

求助者:我就想让您帮助我解决女儿恋爱给

我造成的苦恼,我实在太苦恼了,很多次我都不想活了。

心理咨询师:您的女儿与他人存在婚外情的关系,您觉得这样做不对,但女儿不听您的,这让您很痛苦,我也有女儿,我想我女儿要是这样,我也会苦恼的。所以我很理解您现在的心情。您先说说您想通过咨询达到什么目标?

求助者:我就想通过咨询减轻痛苦。

心理咨询师:如果就感觉而言,没有苦恼是0,苦恼到极限是100,您现在的分数大约有多少呢?

求助者:应该是100,我从来没有这么苦恼过。

心理咨询师:您希望通过咨询,将自己的苦恼减轻到什么程度呢?

求助者:我希望减少到0,今后不再有苦恼。

心理咨询师:根据您目前情况,将苦恼减少到0,恐怕您难以做到吧?

求助者:也许吧,但我太苦恼了,我一定要尽快摆脱。

心理咨询师:好吧,咱们就将把苦恼减轻到0作为咨询目标。您觉得是什么原因使您苦恼呢?

求助者:当然是女儿的事让我苦恼啦!我丈夫很多年前就去世了,我辛辛苦苦把她拉扯大。我有几次再婚的机会,但都因女儿的原因放弃了。多年来我为了她操碎了心!我希望她懂事听话,将来有出息!可她上中学就早恋,研究生没毕业就跟着现在这个男人跑了,我知道女儿大了,应该谈恋爱!可那个男人有家室啊!我们这种家庭,女儿竟然和别人有婚外情!她有脸做,我都没脸说!打也打了,骂也骂了,没用!真是把我给气死了!

心理咨询师:我作为母亲很理解您知道女儿有婚外情产生的苦恼,也能理解您的做法。可您的苦恼是来自女儿的婚外情吗?

求助者:当然是啦,否则我怎么会苦恼呢?

心理咨询师:按照心理学的原理,其实不是女儿婚外惰这件事造成了您的苦恼,而是您认为女儿必须听您的话才产生了痛苦,所以改变想法就能消除苦恼等情绪。

求助者:我有点不明白!

心理咨询师:按您所说,您是母亲,女儿必须听您的话!

求助者:对呀,她应该听我的啊!

心理咨询师:因此您信奉女儿必须听妈妈的话。

求助者:对呀!女儿就应该听妈妈的话。

心理咨询师:按您所说的,当年您做女儿时,您肯定听您妈妈的话。

求助者:对啊……不对(沉默)

当年我妈说的话,对的,我听了,错的,我没听。

心理咨询师:您刚才说过女儿就应该听妈妈的话,而现在又说了您妈说的话,对的您听了,错的您没听。您的话前后有些矛盾,您怎么解释呢?

求助者:嗯,是没法解释,(沉默)……根据埃利斯的理论,求助者产生痛苦的最主要原因是()。单选

  • A.无法接受女儿的婚外感情
  • B.女儿必须听我的话的绝对化要求
  • C.无力劝阻女儿恋爱的无奈
  • D.女儿恋爱后气愤伤心但无能为力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在适应压力的过程中,人变得敏感,脆弱,即使是日常微小的困扰都可以引发强烈的情绪反应,说明其处在“一般适应症候群”的( )。单选

  • A.警觉阶段
  • B.搏斗阶段
  • C.衰竭阶段
  • D.结束阶段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