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34岁,外企高级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办公室位于写字楼二十二层。2011年5月12日他正在电脑前处理文件,突然觉得屏幕有些晃动,后来桌子椅子都剧烈摆动。此时,有人大喊:“地震了!”求助者不顾一切地随着慌乱的人群往楼下跑,很长时间才跑出大楼。随后觉得心慌、双脚发软,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跑下来的,后怕不已。后来听到四川地震的消息,更是心有余悸。虽然知道余震不会比主震强烈,但求助者上班后,一坐到电脑桌边就觉得心慌,烦躁不安,总觉得会发生危险,会被困在这个大楼里,担心自己无时间逃生,越想越难受,必须马上找人说话心里才踏实。上班只能勉强处理一些联络、协调等事务性工作,以至于需要处理的文件越积越多。开始还能找别人帮忙,时间长了也不好总麻烦别人。非常苦恼,非常着急,因而前来求助。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敏感胆小。四年前曾晕倒过一次,事后并未查明原因,为此担心害怕,觉得自己有一天会突然死去,近期经常借故不到办公室。
- A.绝对化要求
- B.过分概括化
- C.糟糕至极
- D.夸大与缩小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师的咨询态度的理解和掌握【试题解析】心理咨询师的咨询态度应是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积极关注作为专有名词,意思是指咨询师对求助者言语和行为的积极、光明、正性的方面予以关注。因此,正确答案是ABD。
【考察重点】对求助者症状严重程度的量化判断【试题解析】根据许又新教授《神经症》一书中提出的评定方法,社会功能受损的程度分为三个等级,最轻的是能够正常完成工作,生活受影响较小;中度受损是在他人的帮助下勉强可以完成一部分工作,某些社交场合不得不尽量避免;重度受损则是完全不能工作学习,不得不休病假或退学,某些必要的社会交往完全回避。根据案例中的描述,求助者近期经常借故不到办公室,社会功能应属于重度受损。故答案为D。
【考察重点】对求助者心理问题的诊断【试题解析】该求助者“近期经常借故不到办公室”,反映其有对特定场所的回避;案例中也明确指出求助者“敏感胆小”。求助者所在地虽受地震波及,但影响轻微,没有灾难发生,所以不是创伤后应激障碍。四年前曾经晕倒过一次,事后并未查明原因,不能证明其患病。故正确答案为AB。
【考察重点】资料的收集【试题解析】该案例提供的资料已非常明确地指出了求助者的工作状况。但其成长史和家庭情况,以及是否发生过负性生活事件都没有表明,所以还需要了解的资料包括ABC三方面。故答案为ABC。
【考察重点】不合理信念的相关知识【试题解析】该求助者“上班后,一坐到电脑桌边就觉得心慌,烦躁不安,总觉得会发生危险,会被困在这个大楼里,担心自己无时间逃生,越想越难受,必须马上找人说话心里才踏实”,他的非理性观念是糟糕至极。故答案为C。
【考察重点】合理情绪疗法的相关知识【试题解析】埃利斯的合理ABC理论中,A指的是外界的刺激或事件,B指的是由刺激所导致的个体认知或观念,C指的是刺激引起的行为或情绪反应。在该案例中,引起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刺激事件是发生地震,因此正确答案应选A。
【考察重点】合理情绪疗法的相关知识【试题解析】埃利斯的ABC理论中,C指的是刺激引起的行为或情绪反应。根据案例的描述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该求助者的行为及情绪反应包括焦虑烦躁、工作受到影响,整天担心害怕。无安全感是个体的内心感受,与个性密切相关,是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而非结果。因此正确答案是ABC。
【考察重点】合理情绪疗法的掌握【试题解析】合理情绪疗法的主要目标就是减少求助者各种不良的情绪体验,使他们在咨询结束后带着最少的焦虑、抑郁(自责倾向)和敌意(责他倾向)去生活,进而帮助他们拥有一个较现实、较理想、较宽容的人生哲学。所以正确答案是C。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师的态度与合理情绪疗法的掌握【试题解析】心理咨询师对求助者要无条件地接纳,所以在谈话中首先要接纳求助者的所有反应。合理情绪疗法的主要目标就是减少求助者各种不良的情绪体验,使他们在咨询结束后带着最少的焦虑、抑郁(自责倾向)和敌意(责他倾向)去生活,进而帮助他们拥有一个较现实、较理想、较宽容的人生哲学。正确答案应是BC。
【考察重点】咨询方法的选择和使用【试题解析】针对该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通过合理情绪疗法可以消除不合理信念,建立合理信念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放松训练可以帮助求助者降低焦虑的程度,阳性强化法通过强化求助者积极的方面并发挥积极作用,帮助求助者走出焦虑情绪。所以正确答案应选择ABC。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按照公道的表现形式,公道可以分为( )。
-
- A.公道的行为
- B.公道的制度
- C.公道的机会
- D.公道的品德
- 查看答案
精神分析学派的咨询目标是使求助者()。
-
- A.体验自由感
- B.潜意识意识化
- C.建立好习惯
- D.消除自我失败
- 查看答案
老年期人格的变化特点是( )。单选
-
- A.容易回忆往事
- B.孤独感降低
- C.安全感增加
- D.趋于激进
- 查看答案
案例九: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8岁,公务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极力阻止女儿与他人婚外情的关系,导致母女矛盾。求助者痛苦不已,主动前来寻求帮助。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通过我刚才的介绍,您已经对心理咨询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您来想得到什么心理帮助呢?或者想解决什么心理问题呢?
求助者:我就想让您帮助我解决女儿恋爱给
我造成的苦恼,我实在太苦恼了,很多次我都不想活了。
心理咨询师:您的女儿与他人存在婚外情的关系,您觉得这样做不对,但女儿不听您的,这让您很痛苦,我也有女儿,我想我女儿要是这样,我也会苦恼的。所以我很理解您现在的心情。您先说说您想通过咨询达到什么目标?
求助者:我就想通过咨询减轻痛苦。
心理咨询师:如果就感觉而言,没有苦恼是0,苦恼到极限是100,您现在的分数大约有多少呢?
求助者:应该是100,我从来没有这么苦恼过。
心理咨询师:您希望通过咨询,将自己的苦恼减轻到什么程度呢?
求助者:我希望减少到0,今后不再有苦恼。
心理咨询师:根据您目前情况,将苦恼减少到0,恐怕您难以做到吧?
求助者:也许吧,但我太苦恼了,我一定要尽快摆脱。
心理咨询师:好吧,咱们就将把苦恼减轻到0作为咨询目标。您觉得是什么原因使您苦恼呢?
求助者:当然是女儿的事让我苦恼啦!我丈夫很多年前就去世了,我辛辛苦苦把她拉扯大。我有几次再婚的机会,但都因女儿的原因放弃了。多年来我为了她操碎了心!我希望她懂事听话,将来有出息!可她上中学就早恋,研究生没毕业就跟着现在这个男人跑了,我知道女儿大了,应该谈恋爱!可那个男人有家室啊!我们这种家庭,女儿竟然和别人有婚外情!她有脸做,我都没脸说!打也打了,骂也骂了,没用!真是把我给气死了!
心理咨询师:我作为母亲很理解您知道女儿有婚外情产生的苦恼,也能理解您的做法。可您的苦恼是来自女儿的婚外情吗?
求助者:当然是啦,否则我怎么会苦恼呢?
心理咨询师:按照心理学的原理,其实不是女儿婚外惰这件事造成了您的苦恼,而是您认为女儿必须听您的话才产生了痛苦,所以改变想法就能消除苦恼等情绪。
求助者:我有点不明白!
心理咨询师:按您所说,您是母亲,女儿必须听您的话!
求助者:对呀,她应该听我的啊!
心理咨询师:因此您信奉女儿必须听妈妈的话。
求助者:对呀!女儿就应该听妈妈的话。
心理咨询师:按您所说的,当年您做女儿时,您肯定听您妈妈的话。
求助者:对啊……不对(沉默)
当年我妈说的话,对的,我听了,错的,我没听。
心理咨询师:您刚才说过女儿就应该听妈妈的话,而现在又说了您妈说的话,对的您听了,错的您没听。您的话前后有些矛盾,您怎么解释呢?
求助者:嗯,是没法解释,(沉默)……根据埃利斯的理论,求助者产生痛苦的最主要原因是()。单选
-
- A.无法接受女儿的婚外感情
- B.女儿必须听我的话的绝对化要求
- C.无力劝阻女儿恋爱的无奈
- D.女儿恋爱后气愤伤心但无能为力
- 查看答案
在适应压力的过程中,人变得敏感,脆弱,即使是日常微小的困扰都可以引发强烈的情绪反应,说明其处在“一般适应症候群”的( )。单选
-
- A.警觉阶段
- B.搏斗阶段
- C.衰竭阶段
- D.结束阶段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