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9岁,公司职员,已婚,有一子。
案例介绍:求助者出生在农村,曾因家庭负担过重被送亲戚家抚养。一直觉得自己是没人要的孩子,很自卑。求助者学习成绩优异,考上省城的大学。上学后人生地不熟,经常到学校附近的网吧,并认识了现在的丈夫,两人经常一起聊天,产生了依恋感。毕业后求助者又与他偶遇,觉得很有缘分,便很快结婚。丈夫比她大13岁,因无稳定工作,婚后生活比较拮据。后来为生活琐事经常发生争执。丈夫脾气暴躁难以沟通,还经常打骂她,甚至怀疑她与别人有暧昧关系,认为儿子也不是自己的。常常半夜两三点才回来,还经常发火。总认为求助者看不起他,并限制她的活动。求助者除了去公司就是回家,每晚丈夫半夜回来还要吵闹,最近三周睡眠质量差,白天还要继续工作,这使她极度痛苦,经常胃疼。已经无心共同生活下去,但又觉得孩子还小,担心孩子今后的成长。为此,度日如年,有时甚至觉得还不如死了。不知该怎么办前来求助。
咨询师观察和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性格柔弱,内心焦虑,情绪低落。谈话发现其思想单纯,心理活动与实际年龄不符。

  • A.增加睡眠
  • B.完善性格
  • C.减轻痛苦
  • D.心理成长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B、D
解析

【考察重点】对症状的诊断【试题解析】根据案例提供材料显示,该求助者出现的躯体症状有失眠、胃疼。因此可以排除心慌和消瘦两个选项。故答案为AD。
【考察重点】对症状的诊断【试题解析】根据案例材料显示,该求助者“度日如年,有时甚至觉得还不如死了”、“内心焦虑,情绪低落”,表现出焦虑、抑郁情绪,所以正确选项是BD。
【考察重点】对心理问题产生原因的探究【试题解析】引发该求助者出现心理问题的现实刺激,由材料可以看出,丈夫的打骂是其中一个,家庭关系特别是夫妻关系也是一个,童年经历对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出现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现实刺激,孤身在外并不是该求助者的现实处境。故答案为AD。
【考察重点】对心理问题产生原因的探究【试题解析】该求助者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可以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寻找,生理方面没有明确的原因,心理方面包括其性格柔弱,思想单纯,很自卑,可以看作是性格因素,认为无心与丈夫共同生活下去,觉得孩子还小……不如死了算了,有着糟糕之极的不合理信念;同乡较少说明求助者缺乏社会支持系统,是社会性因素;经济是维系婚姻家庭的三大支柱之一,生活拮据可以成为导致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社会性原因。所以答案为ABCD。
【考察重点】对求助者资料的整理和初步诊断【试题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求助者婚后生活比较拮据,并存在“度日如年,有时甚至觉得还不如死了”的认知上的错误。但案例中没有资料显示其有严重的人格障碍;“睡眠质量差,白天还要继续工作”,但未提及工作效率下降,没有社会功能受损表现。所以正确答案是AC。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试题解析】案例中的求助者最初因为和丈夫的家庭矛盾而痛苦,心理冲突属于常形冲突,病程3周左右,不良反应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之下,基本维持正常工作,情绪反应尚未泛化,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故答案为D。
【考察重点】对咨访关系的影响因素【试题解析】本题考察的内容和案例无密切关系,是教材上的知识点。咨询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受咨询师和求助者的双重影响,主要包括:1.咨询师的咨询理念,咨询态度(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和个性特征;2.求助者的咨询动机、合作态度、期望程度、悟性水平、自我觉察水平、行为方式及对咨询师的反应。故答案为AC。
【考察重点】咨询方案的制定【试题解析】本案例咨询方案应包括的内容,其实就是一个完整的咨询方案应包括的内容。一个咨询方案应包括咨询目标,咨询的具体心理学方法或技术的原理和过程,咨询效果及评价手段,双方各自特定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咨询的相关费用,其他问题及有关说明。所以正确答案是ACD。
【考察重点】对心理咨询目标及工作范围的理解与掌握【试题解析】作为单选题,本案例近期咨询目标首选应是减轻求助者的内心痛苦。睡眠质量差作为心理问题引发的躯体症状,应排在解决内心痛苦之后,抑或在内心痛苦减轻后睡眠质量也可能会相应有所改善。完善性格和心理的成长则是远期目标。故答案为C。
【考察重点】咨询目标的理解制定【试题解析】结合第30题,我们可以选择出正确答案为BD。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多选题

按照公道的表现形式,公道可以分为(  )。

  • A.公道的行为
  • B.公道的制度
  • C.公道的机会
  • D.公道的品德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精神分析学派的咨询目标是使求助者()。

  • A.体验自由感
  • B.潜意识意识化
  • C.建立好习惯
  • D.消除自我失败
查看答案
单选题

老年期人格的变化特点是( )。单选

  • A.容易回忆往事
  • B.孤独感降低
  • C.安全感增加
  • D.趋于激进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案例九: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8岁,公务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极力阻止女儿与他人婚外情的关系,导致母女矛盾。求助者痛苦不已,主动前来寻求帮助。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通过我刚才的介绍,您已经对心理咨询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您来想得到什么心理帮助呢?或者想解决什么心理问题呢?

求助者:我就想让您帮助我解决女儿恋爱给

我造成的苦恼,我实在太苦恼了,很多次我都不想活了。

心理咨询师:您的女儿与他人存在婚外情的关系,您觉得这样做不对,但女儿不听您的,这让您很痛苦,我也有女儿,我想我女儿要是这样,我也会苦恼的。所以我很理解您现在的心情。您先说说您想通过咨询达到什么目标?

求助者:我就想通过咨询减轻痛苦。

心理咨询师:如果就感觉而言,没有苦恼是0,苦恼到极限是100,您现在的分数大约有多少呢?

求助者:应该是100,我从来没有这么苦恼过。

心理咨询师:您希望通过咨询,将自己的苦恼减轻到什么程度呢?

求助者:我希望减少到0,今后不再有苦恼。

心理咨询师:根据您目前情况,将苦恼减少到0,恐怕您难以做到吧?

求助者:也许吧,但我太苦恼了,我一定要尽快摆脱。

心理咨询师:好吧,咱们就将把苦恼减轻到0作为咨询目标。您觉得是什么原因使您苦恼呢?

求助者:当然是女儿的事让我苦恼啦!我丈夫很多年前就去世了,我辛辛苦苦把她拉扯大。我有几次再婚的机会,但都因女儿的原因放弃了。多年来我为了她操碎了心!我希望她懂事听话,将来有出息!可她上中学就早恋,研究生没毕业就跟着现在这个男人跑了,我知道女儿大了,应该谈恋爱!可那个男人有家室啊!我们这种家庭,女儿竟然和别人有婚外情!她有脸做,我都没脸说!打也打了,骂也骂了,没用!真是把我给气死了!

心理咨询师:我作为母亲很理解您知道女儿有婚外情产生的苦恼,也能理解您的做法。可您的苦恼是来自女儿的婚外情吗?

求助者:当然是啦,否则我怎么会苦恼呢?

心理咨询师:按照心理学的原理,其实不是女儿婚外惰这件事造成了您的苦恼,而是您认为女儿必须听您的话才产生了痛苦,所以改变想法就能消除苦恼等情绪。

求助者:我有点不明白!

心理咨询师:按您所说,您是母亲,女儿必须听您的话!

求助者:对呀,她应该听我的啊!

心理咨询师:因此您信奉女儿必须听妈妈的话。

求助者:对呀!女儿就应该听妈妈的话。

心理咨询师:按您所说的,当年您做女儿时,您肯定听您妈妈的话。

求助者:对啊……不对(沉默)

当年我妈说的话,对的,我听了,错的,我没听。

心理咨询师:您刚才说过女儿就应该听妈妈的话,而现在又说了您妈说的话,对的您听了,错的您没听。您的话前后有些矛盾,您怎么解释呢?

求助者:嗯,是没法解释,(沉默)……根据埃利斯的理论,求助者产生痛苦的最主要原因是()。单选

  • A.无法接受女儿的婚外感情
  • B.女儿必须听我的话的绝对化要求
  • C.无力劝阻女儿恋爱的无奈
  • D.女儿恋爱后气愤伤心但无能为力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在适应压力的过程中,人变得敏感,脆弱,即使是日常微小的困扰都可以引发强烈的情绪反应,说明其处在“一般适应症候群”的( )。单选

  • A.警觉阶段
  • B.搏斗阶段
  • C.衰竭阶段
  • D.结束阶段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