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刘某,女性,31岁,大专毕业,无业。
案例介绍:刘某从半月前开始,不知为什么,在街上听到汽车鸣笛的声音就会掉头往回走。现在从家出来后,就在街上走来走去,回不了家。为了解决出门后回不了家的问题,被家属送来就诊。
家属反映情况:刘某,大专毕业后曾在一家酒店工作,后因报酬问题辞职,一直未找到合适的工作,至今未婚。22岁时父亲因病去世,觉得精神无寄托,开始信奉基督教并认了教父、教母。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刘某的一段对话。
心理咨询师:你今天来需要我向你提供什么心理帮助?
刘某:我特别害怕街上汽车鸣笛的声音、汽车刹车的声音。我觉得我不是用耳朵在听,好像是用脑袋在听,别人听到的是一个声音,我听到的是很有层次的多个声音。
心理咨询师:你是用脑袋在听?
刘某:是的,我害怕听到那些声音,听到后我的脑袋有几秒钟是一片空白,我就不知道我出来是干什么来的?
心理咨询师:你还有什么问题?
刘某:我父亲两年前去世了,是我害死的。
心理咨询师:因为什么这么说?你父亲去世前的身体状况如何?
刘某:我父亲有肝癌和肺气肿,但一直治疗得很好。是我那时状况不好,所以在主面前祷告不灵了。
心理咨询师:你父亲的病情和你的祷告有关?
刘某:是的,我父亲相信和依赖我。可我在主面前祷告不灵了,所从就是我害死的。
心理咨询师:让家属带你到精神病医院做做检查好吗?
刘某:我不想去,我也听到过别人这样说我。

  • A.主客观相一致
  • B.妄想
  • C.主客观不统一
  • D.幻觉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考察重点】对心理异常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该案例中体现其症状的描述有:“我父亲相信和依赖我。可我在主面前祷告不灵了,所以就是我害死的。”此症状为自罪妄想。故选项为A。
【考察重点】对异常心理的症状识别【试题解析】根据案例提供的资料显示,“刘某,女性,31岁”,而其家属提供的资料中显示“22岁时父亲因病去世,觉得精神无寄托,开始信奉基督教并认了教父、教母”,客观上其父亲已经去世9年。因此刘某存在主客观不统一。故选项为C。
【考察重点】异常心理症状的分类【试题解析】选项A——自罪妄想属于思维内容障碍的一种。选项B——思维贫乏指患者思想内容空虚,概念和词汇贫乏,回答时语速并不减慢。此症状在本案例中未出现,因此排除。选项C——案例中求助者说“我觉得我不是用耳朵在听,好像是用脑袋在听,别人听到的是一个声音,我听到的是很有层次的多个声音”,与假性幻觉的表现相符,幻觉属于知觉障碍。选项D——思维迟缓指思维显著减慢、联想困难、思考问题吃力、反应迟钝。此症状在本案例中并未出现,因此排除。故选项为AC。
【考察重点】对幻觉各分类型的识别【试题解析】假性幻觉与真性幻觉的区别在于:假性幻觉产生于患者的主观空间(如脑内、牙齿内),叙述幻觉不是通过相应的感觉器官感知到的,如闭上眼睛看到东西,不用耳朵脑子也能听到声音;而真性幻觉是通过相应的感觉通道感知。本案例中,“我觉得我不是用耳朵在听,好像是用脑袋在听,别人听到的是一个声音,我听到的是很有层次的多个声音”,表现为假性幻觉。所以,选项为D。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师学习变态心理学的目的【试题解析】本题考察的内容和案例无密切关系,是教材上的知识点。心理异常的主要症状,是精神科医生与心理咨询师必备的基础知识。精神科医生运用这些知识,是为了诊断精神障碍和进行治疗;而心理咨询师了解这些知识,是为了鉴别精神障碍和非精神障碍,以便在必要时将精神障碍患者转诊给精神科医生。故选项为C。
【考察重点】咨询中的保密原则的内容【试题解析】咨询过程中,需要心理咨询师遵守保密原则,保密的内容包括求助者暴露的内容以及心理咨询过程中与求助者接触的过程。但应考虑保密例外。针对该案例,求助者属于异常心理,已经不具有自知力,所以需将诊断结果告知家属,尽快到精神科进行治疗。故选项为C。
【考察重点】异常心理的初步诊断【试题解析】根据郭念锋的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条原则:主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案例中该求助者主客观世界不统一,有幻觉、妄想等症状,违背三原则之一,可诊断为精神病性问题。故选项为D。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多选题

按照公道的表现形式,公道可以分为(  )。

  • A.公道的行为
  • B.公道的制度
  • C.公道的机会
  • D.公道的品德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精神分析学派的咨询目标是使求助者()。

  • A.体验自由感
  • B.潜意识意识化
  • C.建立好习惯
  • D.消除自我失败
查看答案
单选题

老年期人格的变化特点是( )。单选

  • A.容易回忆往事
  • B.孤独感降低
  • C.安全感增加
  • D.趋于激进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案例九: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8岁,公务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极力阻止女儿与他人婚外情的关系,导致母女矛盾。求助者痛苦不已,主动前来寻求帮助。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通过我刚才的介绍,您已经对心理咨询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您来想得到什么心理帮助呢?或者想解决什么心理问题呢?

求助者:我就想让您帮助我解决女儿恋爱给

我造成的苦恼,我实在太苦恼了,很多次我都不想活了。

心理咨询师:您的女儿与他人存在婚外情的关系,您觉得这样做不对,但女儿不听您的,这让您很痛苦,我也有女儿,我想我女儿要是这样,我也会苦恼的。所以我很理解您现在的心情。您先说说您想通过咨询达到什么目标?

求助者:我就想通过咨询减轻痛苦。

心理咨询师:如果就感觉而言,没有苦恼是0,苦恼到极限是100,您现在的分数大约有多少呢?

求助者:应该是100,我从来没有这么苦恼过。

心理咨询师:您希望通过咨询,将自己的苦恼减轻到什么程度呢?

求助者:我希望减少到0,今后不再有苦恼。

心理咨询师:根据您目前情况,将苦恼减少到0,恐怕您难以做到吧?

求助者:也许吧,但我太苦恼了,我一定要尽快摆脱。

心理咨询师:好吧,咱们就将把苦恼减轻到0作为咨询目标。您觉得是什么原因使您苦恼呢?

求助者:当然是女儿的事让我苦恼啦!我丈夫很多年前就去世了,我辛辛苦苦把她拉扯大。我有几次再婚的机会,但都因女儿的原因放弃了。多年来我为了她操碎了心!我希望她懂事听话,将来有出息!可她上中学就早恋,研究生没毕业就跟着现在这个男人跑了,我知道女儿大了,应该谈恋爱!可那个男人有家室啊!我们这种家庭,女儿竟然和别人有婚外情!她有脸做,我都没脸说!打也打了,骂也骂了,没用!真是把我给气死了!

心理咨询师:我作为母亲很理解您知道女儿有婚外情产生的苦恼,也能理解您的做法。可您的苦恼是来自女儿的婚外情吗?

求助者:当然是啦,否则我怎么会苦恼呢?

心理咨询师:按照心理学的原理,其实不是女儿婚外惰这件事造成了您的苦恼,而是您认为女儿必须听您的话才产生了痛苦,所以改变想法就能消除苦恼等情绪。

求助者:我有点不明白!

心理咨询师:按您所说,您是母亲,女儿必须听您的话!

求助者:对呀,她应该听我的啊!

心理咨询师:因此您信奉女儿必须听妈妈的话。

求助者:对呀!女儿就应该听妈妈的话。

心理咨询师:按您所说的,当年您做女儿时,您肯定听您妈妈的话。

求助者:对啊……不对(沉默)

当年我妈说的话,对的,我听了,错的,我没听。

心理咨询师:您刚才说过女儿就应该听妈妈的话,而现在又说了您妈说的话,对的您听了,错的您没听。您的话前后有些矛盾,您怎么解释呢?

求助者:嗯,是没法解释,(沉默)……根据埃利斯的理论,求助者产生痛苦的最主要原因是()。单选

  • A.无法接受女儿的婚外感情
  • B.女儿必须听我的话的绝对化要求
  • C.无力劝阻女儿恋爱的无奈
  • D.女儿恋爱后气愤伤心但无能为力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在适应压力的过程中,人变得敏感,脆弱,即使是日常微小的困扰都可以引发强烈的情绪反应,说明其处在“一般适应症候群”的( )。单选

  • A.警觉阶段
  • B.搏斗阶段
  • C.衰竭阶段
  • D.结束阶段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