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8岁,公司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是独生女,漂亮高雅。上大学时与同班同学恋爱,毕业后结婚,两人感情好,与公婆生活在一起。一天听到婆婆告诫丈夫:“千万别怕老婆,得能管住她,活儿让她多干点儿。”求助者听了虽然很生气,但为了丈夫还是忍住了。还有一天晚上,求助者和丈夫为一个学术问题争论起来,气氛还算平和。后来婆婆进来“旁听”,两人斗嘴,为顾全面子,两人都突然绷紧面孔,提高嗓门。结婚一年多以来,这种事情时常发生。近一个月以来,下班不想回家,失眠,食欲下降,胃不舒服,体重明显下降,做胃镜未查出问题。求助者不知如何为好,内心很矛盾,也很痛苦,主动前来咨询。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在婆媳问题上,你需要我帮你解决什么问题呢?
求助者:情况我都说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你能告诉我吗?
心理咨询师:对这件事你想怎么办呢?
求助者:我也不知道,所以就来咨询了。
心理咨询师:那你现在思考一下可以吗?
求助者:我早想过了,但我想不出来什么。
心理咨询师:那你能说说你都想了什么吗?
求助者:我想和婆婆搞好关系,婆婆别老是干预我们夫妻间的事情。我想和她分开过,那样我就要买房子,可我们现在的经济条件又不允许,况且丈夫是独生子,也很孝顺。我现在都烦死了,为这事吃不下、睡不着,工作也没精打采,什么事也不想干。我今天来就是想让你告诉我到底该怎么办?
心理咨询师:你先试想一下,如果你去商场买衣服,漂亮的衣服很贵,而便宜的衣服又不漂亮。你说你怎么办啊?
求助者:我既要漂亮的衣服,还不想多花钱。
心理咨询师:想要漂亮的衣服还不想多花钱,那怎么办呢?
求助者:(沉默)没法办。心理咨询师:没法办,但又必须买一件,怎么办?
求助者:(沉默)只能选一个。
心理咨询师:选哪个?
求助者:我可能会根据我的经济能力来选择。
心理咨询师:你想想,你不知道是和婆婆生活在一起还是分开单过,不就是像买衣服一样吗?因为两个各有利弊,你不是不知道怎么做,你是想选哪个都只要利,不要弊,是吗?
求助者:好像是这样的,我明白了,您的意思是说我太追求完美了吗?
心理咨询师:你觉得呢?
求助者:我懂了,我知道该怎么办了······
心理咨询师:你看,通过心理咨询,你获得了成长,解决了自身的问题,我为你高兴,你最后怎么选,告诉我一声好吗?

  • A.参与
  • B.合理化
  • C.面质
  • D.具体化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试题解析】心理问题的出现一般都是由内心冲突引起。本案例中求助者出现的内心冲突是“我想和婆婆分开过,那样我就要买房子,可我们现在的经济条件又不允许”,如果和婆婆在一起,但又担心婆婆干预夫妻间的事情,属于双重趋避冲突。所以最合适的选项是B。
【考察重点】情绪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案例中求助者在情绪方面的表现有“生气”,“矛盾”,“痛苦”,“烦死了”,出现比较明显的烦恼;求助者没有表现出无法自控的想法和行为,没有强迫症状;也没有怀疑自己罹患什么疾病,无疑病症状。案例中求助者表现出的恐惧情绪不是很明显,与之相对应的是“近一个月以来,下班不想回家”,是求助者出现的对有婆婆在家的回避,隐含着一定的恐惧情绪。因此本题比较符合的选项为BC。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严重程度的鉴别【试题解析】社会功能包括工作、学习、社交状况。案例中提到“我现在都烦死了,为这事吃不下、睡不着,工作也没精打采”,表明其社会功能受到了影响,所以,选项A是正确的。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的程序和结论【试题解析】首先,该案例中求助者符合正常与异常区分的三个标准:主客观统一、心理活动内在协调一致、性格相对稳定,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自知力完整,且主动求医,故排除精神病性障碍。另外,求助者是由于婆媳关系难以处理,不知道该与婆婆一起生活还是分开过而矛盾,心理冲突属于常形。故排除神经症和可疑神经症。由现实生活因素激发(婆媳关系不好)、病程(一个多月),反应强度(出现情绪症状,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反应未泛化,可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故选项为A。
【考察重点】障碍咨询的因素【试题解析】在案例中的开始阶段,咨询师和求助者的对话为:心理咨询师:在婆媳问题上,你需要我帮你解决什么问题呢?求助者:情况我都说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你能告诉我吗?心理咨询师:对这件事你想怎么办呢?求助者:我也不知道,所以就来咨询了。心理咨询师:那你现在思考一下可以吗?求助者:我早想过了,但我想不出来什么。心理咨询师:那你能说说你都想了什么吗?以上对话表现出的是求助者对自我探索和问题解决的回避和责任转移,“阻抗在本质上是求助者对于心理咨询过程中自我暴露与自我改变的精神防御与抵抗”,该求助者的表现属于比较明显的阻抗,所以答案选C。
【考察重点】应对阻抗的措施【试题解析】心理咨询中,咨询师启发引导求助者探索解决问题,推动求助者向咨询目标前进,但咨询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咨询阻碍因素,比如遇到阻抗,阻抗对咨询产生阻碍作用,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咨询的进行,导致咨询效率下降或停滞不前,严重的将直接造成咨询失败。启发引导就是咨询师根据咨询目标,启发引导求助者探讨解决自身的问题,而不是咨询师自己解决。
【考察重点】咨询技术的识别【试题解析】具体化技术指咨询师协助求助者清楚、准确地表述他们的观点以及他们所用的概念、所体验到的情感以及所经历的事情。本案例中,“那你能说说你都想了些什么吗”就是把来访者所想到的事情更加清楚地表达出来,促进求助者自我认识。
【考察重点】初诊接待中资料的收集【试题解析】选项A——“公司职员、独生女、毕业后结婚,夫妻感情好,与公婆一起生活”,是关于家庭状况。选项B——“工作也没精打采”,是关于工作情况。选项C——“内心很矛盾、也很痛苦”是关于情绪症状。选项D——“想买房子,可我们的经济条件又不允许”,是关于经济状况。故选项为ABCD。
【考察重点】对心理咨询的性质的理解【试题解析】心理咨询是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问题的过程。“协助”二字表明心理咨询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求助者是否主动参与的态度和行动。
【考察重点】咨询技术的识别【试题解析】来访者上句说“我既要漂亮的衣服,还不想多花钱”,而咨询师的“想要漂亮的衣服还不想多花钱,那怎么办呢?”这句话是对求助者陈述的内容整理后,然后又反馈给了求助者。所以运用的是内容反应技术。故选项为B。
【考察重点】沉默类型的识别【试题解析】沉默类型共分为六种,即怀疑型、茫然型、情绪型、思考型、内向型、反抗型。案例中出现的第二次沉默,是在回答咨询师的问题之前,可以想象求助者是反复体会了咨询师说的话,然后经过一段积极的探索之后,才给出了“只能选一个”的回答。所以,第二次沉默属于思考型。故选项为D。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的性质与目标【试题解析】1.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过程。“协助”二字表明心理咨询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求助者是够有主动参与的态度和行动。2.本案例的对话体现出咨询师使用了合理情绪疗法,合理情绪疗法的主要目的是重建,即帮助求助者在认知方式、思维过程以及情绪和行为表现等方面重新建立起新的反应模式,减少以后生活中出现的情绪困扰和不良行为倾向。本案例的过程体现出了求助者做出“只能选一个买”的回答是受到咨询师的启发、经过自我探索的。
【考察重点】合理情绪疗法的使用【试题解析】案例中,经过咨询师对利弊的分析后,求助者说“好像是这样的,我明白了,您的意思是说我太追求完美了吗”,使求助者经过自我探索后,找到了其中的错误认知,即过于追求完美。故选项为A。
【考察重点】咨询技术的识别【试题解析】心理咨询师在最后一段话中说“通过心理咨询,你获得了成长,解决了自身的问题”,句子的主语是求助者,而解读的是求助者所说的“我知道该怎么办”的内容,属于内容反应技术。话语的后半句“我为你高兴”,句子的主语是咨询师,反馈的是咨询师的情绪情感,所以属于情感表达。故选项为BC。
【考察重点】对心理咨询的性质和原则的理解和掌握【试题解析】心理咨询理念中关于感情限制观点提及:咨询师不能与求助者建立咨访关系之外的其他关系,彼此的沟通必须限制在工作范围之内。对求助者的关心,只能限制在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方面’,除此之外,不能有意或无意涉及其他问题。而本案例结束时,咨询师要求求助者“你最后怎么选,告诉我一声”,表现出对求助者在心理问题以外的关心,并试图进行工作范围之外的沟通,违反了感情限制观点,出现了理念上的错误。故选项为D。
【考察重点】咨询目标中终极目标与具体目标的关系准则【试题解析】本题考察的内容和案例无密切关系,是教材上的知识点:“从大目标着眼,从小目标着手,是辩证处理这两种目标关系的准则。”小目标即具体目标,包括使求助者摆脱情绪困扰,改变错误认知,改善不良的意志行为等。大目标即终极目标,是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充分实现人的潜能,达到人格完善,最终拥有健康、快乐的生活。故选项为AD。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多选题

按照公道的表现形式,公道可以分为(  )。

  • A.公道的行为
  • B.公道的制度
  • C.公道的机会
  • D.公道的品德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9岁,自考本科毕业生。因与父母有矛盾,前来求助。
以下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咨询谈话。
求助者:我最近一个月特烦。
心理咨询师:你能对我详细讲讲烦恼的原因吗?
求助者:老爸老妈结起伙来整天追着我说个没完,本来我就心烦,现在就更烦了。
心理咨询师:你的父母向你说些什么呢?
求助者:嫌我不出去找工作,晚上上网,白天睡觉。
心理咨询师:噢,他们嫌你不出去找工作,嫌你晚上上网白天睡觉,由于整天说个没完,搞得你心里很烦,是这样吗?
求助者:是呀。你说,就这样谁能不烦?
心理咨询师:你因何不出去找工作呢?
求助者:我找过,但是都不合适,我看好的单位都不要我。我原先是学计算机的,总不能让我去扫大街、看大门吧?
心理咨询师:你最近一次找工作是在什么时间?
求助者:大约两年前。
心理咨询师:看来你并不着急找工作啊!
求助者:谁说我不着急?我着急我自己知道。
心理咨询师:你说自己着急,可是为什么两年来一直没有行动?两年时间了,你一直在家里待着靠爸爸妈妈养活,爸爸妈妈说你几句你还烦,你太有问题了!你知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啃老族”?
求助者:(沉默)······

  • A.违背价值中立原则
  • B.背离心理咨询方案
  • C.未能保护对方隐私
  • D.帮助指出认知误区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案例八: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0岁,大学二年级学生,因为情绪问题,心情一直不好前来咨询。

以下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你总是说自己自卑感很强,你能告诉我什么事情让你自卑吗?

求助者:我的父母都是工人,文化水平只有初中,而我寝室好几位同学的父母是大学教授,我很羡慕他们有这样的父母。

心理咨询师:你父母是工人,学历不高,这使你感到自卑,还有什么原因吗?

求助者:我己经大学二年级了,还没有男朋友。看到校园内一对对的恋人,我心里羡慕,可眼睛却不敢看人家,觉得惭愧,我心里觉得很难过。

心理咨询师:同学都谈恋爱了,可是你还没有,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求助者:嗯,是的。

心理咨询师:还有么?

求助者:还有,上学期我没获得奖学金,觉得很难为晴。我差一点也可以评上奖学金了。看到那几位获得奖学金的同学,我感到自己很没用。

心理咨询师:你们班上有几位同学获得了奖学金?'们班共有多少同学?

求助者:有8位同学获得奖学金,共有31位同学。

心理咨询师:还有哪些让你自卑的?

求助者:(停顿一会儿)

好像就这些。

心理咨询师:你想想,班上同学中有多少来自于农村、乡镇?多少同学的父母是小学文化水平甚至更低?这些同学都要自卑?女同学中有男朋友的可能还是少数,没有男朋友的人是个个都不行么?班上多数同学没得奖学金,他们都要抬不起头来?

求助者:(沉默了许久;然后点点头)

我一直觉得自己这不行那不行,仔纽罗列一下,特别是您这么一分析,觉得确实也没什么。我一直都没好好地理理原因,反而总让自卑困扰着。在这样的心情下,看什么都觉得自己不行,越这样想就越觉得自己不行。

心理咨询不应该以求助者的()。单选

  • A.情绪改变
  • B.行为改变
  • C.快乐满足
  • D.认知改变
查看答案
多选题

案例一: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32岁,公司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由于婆媳矛盾,烦躁、失眠两个多月。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您能具体谈谈您与婆婆的相处情况吗?

求助者:我结婚前,就对她很有意见了。那时我们准备结婚,他家有两套房子,一套80平米的老房子,我公婆住着,另一套是140平米的新房,刚装修好。本来我公公打算让我们住这套新房,可我婆婆非说他们老两口一辈子没住过大房子,非要住这套新房不可,最后我们就在那套老房子里结的婚。

心理咨询师:因为这件事,您开始对婆婆有意见了?

求助者:是啊!他们老两口都那么大岁数了,干嘛非要住大房子,让我这新媳妇住老房子,这不就是瞧不起我嘛!而且还有更过分的。结婚两年后我怀孕了,那时婆婆马上就要退休了,我心里想着婆婆正好退休后帮我带孩子。谁想到,婆婆明知道我怀孕了,居然在单位返聘,继续上班。您说,她这不是成心不想给我带孩子嘛,她也太不把我当回事了!

心理咨询师:除了这两件事以外,还有其他的事情吗?

求助者:有啊!今年孩子上幼儿园,我想让我婆婆每天早点下班,帮我接孩子.可她就是不肯,说是既然拿了单位的工资,就要认真上班。她连这点小事都不肯帮我!一想到这些,我就特别生气,特烦,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天天和我爱人吵架,连工作都受到影响。您说我该怎么办?

心理咨询师:听了您的叙述,我非常理解您的心情。在结婚、住房和照顾孩子这些事上,您婆婆的表现让您觉得她瞧不起您,不把您当回事,这让您感到生气,甚至还为此影响了夫妻感情和工作,对吗?

求助者:是啊,她一点都不肯帮我,她根本就没把我当亲生女儿看待!

心理咨询师:您希望您的婆婆对你,就像对亲生女儿那样?

求助者:是啊!

心理咨询师:那您有没有像对自己亲生母亲那样,对待您的婆婆呢?

求助者:……(沉默)

,好像也没有,我对自己的母亲要比对婆婆好得多。

心理咨询师:我们希望别人对我们怎样,首先就应该对别人怎样。如果自己都做不到,怎么能期待别人能做到呢。

求助者:那我不要求她把我当亲生女儿看了,但她至少也要做一个婆婆该做的呀。

心理咨询师:一个婆婆应该做什么呢?

求助者:帮忙带孩子,照顾孩子呗。

心理咨询师:帮儿媳妇带孩子,是婆婆的法定义务吗?

求助者:那倒不是,但很多当婆婆不都是这么做的嘛,她不愿意帮我,分明是瞧不起我。

心理咨询师:您认识的女性中,有没有婆婆没帮着带孩子的呢?

求助者:有啊。

心理咨询师:那她们都觉得自己的婆婆瞧不起自己吗?

求助者:那倒没有。

心理咨询师:同样是婆婆没帮忙带孩子,因为什么其他人都能接受,而您却认为婆婆是瞧不起您呢?

求助者:……(沉默)

难道是我的问题?

心理咨询师:是您对这件事的看法存在问题。人们对事物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想法可能会导致不同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

……

在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使用的提问方式包括()。多选

  • A.间接询问
  • B.直接逼问
  • C.开放式询问
  • D.封闭式询问
查看答案
多选题

案例一: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8岁,中学教师。

案例介绍:求助者由于与丈夫发生矛盾,烦躁、失眠三个多月。

下面是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一段咨询对话。

咨询师:您好!请问我能为您提供什么帮助呢?

求助者:我最近心情不好,烦躁。

咨询师:您能谈谈是什么事情让您心情不好吗?

求助者:还不因为我丈夫异想天开,非要辞职创业!他是个公务员,单位待遇不错,工作也不累,一切都挺好的。一年前他突然和我说想辞职创业。我以为他开玩笑,也没在意。半年前,他又和我提起这事,还说正和几个大学同学商议投资什么项目,一旦确定下来就正式辞职。我一听就急了,创业不仅辛苦而且风险大,万一有个闪失,我们这个家怎么办!可我劝了他好久,他就是不听,一意孤行,还说我不支持他干事业!他根本就不尊重我这个当妻子的,也不为我们这个家考虑!万一有什么闪失,我和孩子怎么办?最近几个月,一想到这事,我就特别生气,也很伤心,心里烦恼,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头疼得厉害,连工作都受到了影响。

咨询师:听了您的叙述,我非常理解您的心情。您的丈夫不顾您的劝说,执意要辞职创业,这让您觉得他不够尊重您,不把这个家放在心上,这让您感到生气、伤心,甚至还为此影响了工作,对吗?

求助者:是啊,他要是真的尊重我,真的把这个家放在心上,就应该接受我的意见。

咨询师:除了这件事,还有其他事让您觉得您的丈夫不够尊重您吗?

求助者:没有,他以前一直很尊重我。但是,他现在不肯接受我的意见,就是不尊重我。

咨询师:那您在任何事情上都接受您丈夫的意见吗?

求助者:那倒没有,有些事情我也不听他的。

咨询师:那您的丈夫有没有觉得您不尊重他呢?

求助者:没有。他说他尊重我的选择,也支持我追求事业。

咨询师:那当您的丈夫为了追求事业而没有接受您的意见时,是什么原因让您觉得一向尊重您的丈夫不尊重您呢?

求助者:……(沉默)因为我不希望他辞掉工作,这不是我规划中的生活。我设想的生活应该是他在机关,我在学校,两个人都有稳定的工作,这才是我们应该有的生活。

咨询师:您是希望事情都按照您的设想发展,对吗?

求助者:是啊,难道我这样想错了吗?

咨询师:您的愿望是美好的,但您的想法中有一些不合理的成分,这些不合理的成分导致了您现在的问题。

该求助者的躯体症状包括( )。多选

  • A.头疼
  • B.睡眠问题
  • C.头晕
  • D.食欲下降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