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8岁,初中毕业,农民。
案例介绍:求助者两个月前因地震失去了11岁的独生子。儿子从小就听话,尊敬长辈,学习成绩好。求助者不能接受失去儿子的现实。地震前一小时,曾想去学校接儿子,但没去。因此感到自责。儿子的影子经常在脑子里浮现,非常想念儿子,并多次梦到儿子后哭醒。求助者现在情绪低落、意志减退,失眠、头痛、头晕、无食欲、胃部不适、全身乏力,感到很孤独,无心做事情,总是不自觉地回忆儿子生前的情景。自己前来进行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表情淡漠,衣衫不整,头发没有整理。其婚后一直与丈夫一起务农,家庭和睦。认为有儿子的家庭才是最幸福的。

  • A.对初访者积极提问
  • B.耐心倾听求助者叙述
  • C.循循善诱不厌其烦
  • D.咨询全过程都要热情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考察重点】对生理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求助者的各种症状可以直接在案例中查找。但注意“情绪低落”、“自责”属于求助者的心理学症状,应排除。故选项为BC。
【考察重点】对心理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案例中比较明显的是孤独和自责,“难以适应”指无法接受失去儿子的现实,属于明显的认知症状,躯体障碍不属于心理症状,可排除。故选项为ABC。
【考察重点】对求助者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直接在案例中查找。强迫性回忆:患者对过去的经历、往事等反复回忆,虽知毫无实际意义,但总是反复萦绕于脑中,无法摆脱,因而感到主观痛苦。因此,案例中“儿子的影子经常在脑子里浮现”属于强迫性回忆,“情绪低落”属于抑郁。故选项为CD。
【考察重点】资料的收集【试题解析】题干中“可以了解的一般资料”即案例已经给出的资料。“婚后一直与丈夫一起务农,家庭和睦”属于日常活动场所和婚姻状况。而社会交往状况一般指工作学习、社交等情况,在案例中并未提及。教养方式一般指过去父母对其的家教方式,文中未提及。故选项为AB。
【考察重点】对意志减退的症状考察【试题解析】意志减退指患者的意志活动减少。而选项AB属于求助者的内心体验,而非行为表现,可排除。“衣衫不整,头发没有整理”指求助者生活中的行为改变,故选项应为CD。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初步诊断【试题解析】根据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对自己的问题有自知力,主动求医;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障碍。该求助者症状的产生与较为严重的生活事件密切相关,有明显的现实因素,心理冲突属于常形,不属于神经症性的问题。案例中求助者最初的痛苦是因遭遇地震和失去孩子引起,出现一系列情绪、意志及生理症状;后来因想念儿子多次梦到儿子后哭醒,与原来的事件相关联的情况也诱发了求助者的情绪痛苦,属于比较明显的泛化现象,已经超出一般心理问题的范围;病程已有两个月,社会功能受损明显,无心做事,因此初步诊断是严重心理问题,答案选B。
【考察重点】引发心理问题的社会性因素的识别【试题解析】“内心孤独”、“失眠”不属于刺激事件,而是求助者的症状表现,可排除。根据该案例中,求助者遭遇的现实生活事件包括“儿子去世”、“地震”。故选项为AB。
【考察重点】共情的含义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共情【试题解析】共情是指咨询师对求助者内心世界的理解及体验,而同情则指咨询师理解求助者的同时,带有怜悯的心理,如此则会失去客观性,无法保持中立,难以实施心理帮助。故错误的选项为C。
【考察重点】表达热情的注意事项【试题解析】本题考察的内容和案例无密切关系,是教材上的知识点。表达热情时应注意:1.在初诊接待阶段打好热情的基础;2.通过倾听和非言语行为,表达热情;3.咨询中认真、耐心、不厌其烦,是热情的最好表达;4.咨询结束时,使求助者感到温暖。故选项为A。
【考察重点】咨询方案包含的内容【试题解析】本题考察的内容和案例无密切关系,是教材上的知识点。咨询方案内容包括七项:咨询目标,咨询的具体心理学方法或技术的原理和过程,咨询效果及评价手段,双方各自特定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咨询的相关费用,其他问题及有关说明。故选项为ACD。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多选题

按照公道的表现形式,公道可以分为(  )。

  • A.公道的行为
  • B.公道的制度
  • C.公道的机会
  • D.公道的品德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精神分析学派的咨询目标是使求助者()。

  • A.体验自由感
  • B.潜意识意识化
  • C.建立好习惯
  • D.消除自我失败
查看答案
单选题

老年期人格的变化特点是( )。单选

  • A.容易回忆往事
  • B.孤独感降低
  • C.安全感增加
  • D.趋于激进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案例九: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8岁,公务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极力阻止女儿与他人婚外情的关系,导致母女矛盾。求助者痛苦不已,主动前来寻求帮助。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通过我刚才的介绍,您已经对心理咨询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您来想得到什么心理帮助呢?或者想解决什么心理问题呢?

求助者:我就想让您帮助我解决女儿恋爱给

我造成的苦恼,我实在太苦恼了,很多次我都不想活了。

心理咨询师:您的女儿与他人存在婚外情的关系,您觉得这样做不对,但女儿不听您的,这让您很痛苦,我也有女儿,我想我女儿要是这样,我也会苦恼的。所以我很理解您现在的心情。您先说说您想通过咨询达到什么目标?

求助者:我就想通过咨询减轻痛苦。

心理咨询师:如果就感觉而言,没有苦恼是0,苦恼到极限是100,您现在的分数大约有多少呢?

求助者:应该是100,我从来没有这么苦恼过。

心理咨询师:您希望通过咨询,将自己的苦恼减轻到什么程度呢?

求助者:我希望减少到0,今后不再有苦恼。

心理咨询师:根据您目前情况,将苦恼减少到0,恐怕您难以做到吧?

求助者:也许吧,但我太苦恼了,我一定要尽快摆脱。

心理咨询师:好吧,咱们就将把苦恼减轻到0作为咨询目标。您觉得是什么原因使您苦恼呢?

求助者:当然是女儿的事让我苦恼啦!我丈夫很多年前就去世了,我辛辛苦苦把她拉扯大。我有几次再婚的机会,但都因女儿的原因放弃了。多年来我为了她操碎了心!我希望她懂事听话,将来有出息!可她上中学就早恋,研究生没毕业就跟着现在这个男人跑了,我知道女儿大了,应该谈恋爱!可那个男人有家室啊!我们这种家庭,女儿竟然和别人有婚外情!她有脸做,我都没脸说!打也打了,骂也骂了,没用!真是把我给气死了!

心理咨询师:我作为母亲很理解您知道女儿有婚外情产生的苦恼,也能理解您的做法。可您的苦恼是来自女儿的婚外情吗?

求助者:当然是啦,否则我怎么会苦恼呢?

心理咨询师:按照心理学的原理,其实不是女儿婚外惰这件事造成了您的苦恼,而是您认为女儿必须听您的话才产生了痛苦,所以改变想法就能消除苦恼等情绪。

求助者:我有点不明白!

心理咨询师:按您所说,您是母亲,女儿必须听您的话!

求助者:对呀,她应该听我的啊!

心理咨询师:因此您信奉女儿必须听妈妈的话。

求助者:对呀!女儿就应该听妈妈的话。

心理咨询师:按您所说的,当年您做女儿时,您肯定听您妈妈的话。

求助者:对啊……不对(沉默)

当年我妈说的话,对的,我听了,错的,我没听。

心理咨询师:您刚才说过女儿就应该听妈妈的话,而现在又说了您妈说的话,对的您听了,错的您没听。您的话前后有些矛盾,您怎么解释呢?

求助者:嗯,是没法解释,(沉默)……根据埃利斯的理论,求助者产生痛苦的最主要原因是()。单选

  • A.无法接受女儿的婚外感情
  • B.女儿必须听我的话的绝对化要求
  • C.无力劝阻女儿恋爱的无奈
  • D.女儿恋爱后气愤伤心但无能为力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在适应压力的过程中,人变得敏感,脆弱,即使是日常微小的困扰都可以引发强烈的情绪反应,说明其处在“一般适应症候群”的( )。单选

  • A.警觉阶段
  • B.搏斗阶段
  • C.衰竭阶段
  • D.结束阶段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