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国际劳动立法与我国的关系。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中国是国际劳工组织创始成员国之一,1919-1928年当时的北洋军阀政府指派驻外使领馆人员作为政府代表参加国际劳工大会。从1929年开始,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每年派遣包括政府、雇主和雇员三方代表组成的代表团参加国际劳工大会。1944年,中国成为国际劳工组织常任理事国之一。以及国民党政府1929年制定的《工厂法》和其后公布的其他一些劳动法规,部分内容参考和借鉴了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的有关规定。1983年,我国决定恢复参加该组织的活动。到目前为止,我国政府已经先后承认和批准了23个国际劳工公约,其中包括3项基本劳工公约,即《同酬公约》(100号公约)、《准予就业最低年龄公约》(138号公约)和《禁止和立即行动消除最恶劣形式的童工劳动公约》(182号公约),并将结合我国实际,继续批准一些公约。此外,我国政府已经批准了《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这两个非常重要的国际人权公约。在完善和发展劳动立法方面,我国将会进一步参考和借鉴国际劳动立法的有益经验。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2018年5月) 员工培训模型不包括()
-
- A.制度层
- B.资源层
- C.文化层
- D.运营层
- 查看答案
(2018年5月)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是指个性的()
-
- A.独特性
- B.一致性
- C.稳定性
- D.特征性
- 查看答案
(2018年5月)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用人单位应向()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
- A.工会组织
- B.统筹地区所在医疗机构
- C.上级单位
- D.统筹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
- 查看答案
(2018年5月)()既是一种比较严厉的惩罚措施,也可避免降职可能出现的其他问题。
-
- A.谈话
- B.警告
- C.暂时停职
- D.惩戒性调动
- 查看答案
(2018年5月) ()往往是招聘与甄选过程中的最后一道防护墙。
-
- A.笔试
- B.面试
- C.背景调查
- D.筛选申请表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