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社区位于城乡结合部,社区中有一半是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该社区中有全日制公办小学、公办中学、民工子弟学校各一所。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大多数在民工子弟学校学习,也有少部分进入了公办学校。平Et里,本地居民子女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很少往来和交流。有一些本地居民子女看不起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也缺乏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最近社区内新建了社区活动中心,里面有计算机房、健身房、乒乓球室、图书室等,基本设施齐全。社区内的居民尤其是青少年都喜欢在课余时间去社区活动中心娱乐。但最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本地居民子女经常在社区活动中心内发生冲突甚至打架,社区居民感到十分不满和不安。
社会工作者接到居民求助后,决定开办一个主题为“同在蓝天下,我们是一家”的社区服务项目。
问题:
依据通用过程模式的规范要求,结合本案例设计一份主题为“同在蓝天下,我们是一家”的社区服务计划书。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 上述案例中,社区遇到的问题主要包括:
(1)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与本地居民及其子女缺少沟通交流。
(2)本地居民子女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存在偏见。
(3)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缺乏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本地居民子女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之间有冲突甚至暴力行为。
(5)社区资源的整合利用等。
2.各阶段的工作要点
(1)接案阶段。社会工作者深入社区(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学校、社区服务中心及居民家庭)进行访谈和调研,收集相关资料,与社区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
(2)预估阶段。进一步全面收集资料,与社区居民和有关组织商讨并确定社区问题与需要;分析资料并作出预估摘要。
(3)计划阶段。设定社区服务的目标和计划。
①社区服务计划名称:“同在蓝天下,我们是一家”。
②社区服务的总目标(目的):通过开展社区宣传和社区活动,增进外来务工人员与本地居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及本地居民子女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本地居民及其子女正确认识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使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熟悉社区,认同社区并培养社区归属感;合理开发和利用社区资源,共建一个和谐社区。
③具体目标与策略:
A.正确看待外来务工人员。通过“我是城市新人”主题演讲和“城市在我手中长大”图片宣传等形式,开展社区教育,让本地居民及其子女认识到外来务工人员对城市建设的贡献。
B.熟悉居住社区。组织“社区一日游”活动,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认识社区,增加他们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C.增进相互了解。举办主题为“同在蓝天下,我们是一家”社区文艺晚会,让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本地居民及其子女展示才华,增进了解,相互合作,建立友谊。
D.开展校际活动。组织公办学校学生与外来务工子弟学校学生相互参观,结对学习(班与班,人与人),互相帮助,建立经常性的沟通互动机制。
E.整合社会资源。合理安排社区服务中心服务时间,通过举行读书会、乒乓球比赛、计算机技能比赛等项目,增进本地居民及其子女与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的互动沟通,建立友谊。
F.开展志愿活动。吸纳更多的本地居民及其子女与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成为社区志愿者,共同为建设社区作贡献。
(4)介入阶段。
①紧紧围绕目标开展活动。
②保证居民和学生的参与率。
③注意整合各类资源。
④注意发掘和培养社区领袖。
(5)评估阶段。对服务进行满意度评估、过程评估(执行情况)和成效评估(效果评估)。可以通过入户访谈、调查问卷等形式来测评服务的满意度。
(6)结案阶段。通过召开一个社区联谊活动(或者表彰会)来回顾整个过程,表彰积极分子,肯定居民参与,强化社区已发生的改变,巩固服务效果。解除专业工作关系,最后撰写结案报告。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 )指工资以外的各种福利,是职工基于企业组织一员的身份而得到的奖励。
-
- A.职工福利
- B.职工奖励
- C.企业福利
- D.企业奖励
- 查看答案
( )的理念是帮助残疾人全面康复,实现回归社会生活的主流。
-
- A.社会康复
- B.社区康复
- C.职业康复
- D.教育康复
- 查看答案
儿童社会工作方法主要有两种,其中一种就是以家庭为中心的方法,那么以下关于以家庭为中心的方法理解正确的是( )。
-
- A.解决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问题
- B.针对儿童生活的家庭而开展的提升照顾儿童和保护儿童技能的实务方式
- C.改善儿童安全环境的一种社会工作专业实务方式
- D.在这里的家庭只包括原生家庭
- 查看答案
优抚医院社会工作中,出院及跟进服务的内容包括( )。
-
- A.教导家庭照顾服务对象
- B.协助家庭与服务对象一起设计跟进及检讨方案
- C.协助服务对象及其家庭运用有关的社会资源
- D.运用家居照顾及社区康复护理等公营或志愿者服务等
- E.与医护人员一起商讨病情,做好出院评估,订立离院计划,做好离院前的适应性方面的工作
- 查看答案
优抚安置工作中的抚恤是指对( )等优抚对象给予的精神抚慰和物质照顾待遇,主要包括死亡抚恤和残疾抚恤两类。
-
- A.现役军人
- B.伤病残退役军人
- C.病故军人遗属
- D.军队文职人员
- E.烈士遗属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