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某社区里老街坊、老邻居多,老党员也不少,邻里关系比较融洽。该社区老龄化程度较高,60岁及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19.5%,而且高龄老人数量较多。社会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一些老人年老体衰,行动不便;一些老人没有退休金,生活困难;一些老人经济条件虽好,子女却不在身边,时常感到孤独寂寞;一些老人反映社区文化活动太少,缺少展示才艺的舞台;一些老人被家人忽视,甚至受到虐待,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针对以上情况,社会工作者拟定了一个社区老人服务计划,内容包括:一是协助贫困老人获得经济补助;二是请青年志愿者为生活不便的老人提供照顾。
问题:
1.该服务计划满足了老年人的哪些需求,还有哪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2.如何构建社区支持网络来满足该社区老人的需求?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1.该服务计划满足了老年人的经济保障需求和健康维护需求;没有满足的需求有婚姻家庭的需求、就业休闲的需求、社会参与需求和居家安全需求。 2.社会工作者为有需要的人联系他们的亲戚、朋友、邻居和志愿者,建构起支持网络,使这些网络能够发挥积极的支持作用,帮助个人和群体解决所面对的问题。因此,社会工作者可以建立社区支持网络来满足该社区老人的各项需求。
(1)个人网络。具体做法是:社会工作者集中服务对象个人现存的有联系且有支持性作用的成员,动员与服务对象关系密切的重要人物提供支援,维持和扩大服务对象的社会关系的联系。
(2)志愿者联系网络。具体做法是:社会工作者寻找和动员社区内外愿意成为志愿者的大学生、社区党员、辖区单位的职工等,通过合理配置,让志愿者和服务对象建立联系,提供帮助和支持,解决社区老人的多样化需要。
(3)互助网络。具体做法是:社会工作者为那些有共同问题、相同背景、兴趣相投的服务对象建立起朋辈支持互助小组,加强同伴之间的支持,促进信息分享和经验交流,增强服务对象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空巢老人支持小组等。
(4)邻里协助网络。具体做法是:社会工作者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召集和推动邻里了解服务对象,强化邻里和服务对象之间的联系,发展互助性支持,有效降低正规服务的烙印效果,而且能够提供及时便捷的帮助。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2020年真题)某老旧社区人口结构较为复杂,环境卫生状况令居民不满。为了改善该社区的环境状况,社会工作者与社区居委会-起组织社区居民成立“社区居民议事会”,促成“三社联动”,组织社区居民讨论通过了《社区环境卫生改善实施方案》,并就具体事项做了分工,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与任务。上述社会工作者推动社区居民参与的层次和形式是( )。
-
- A.协商
- B.告知
- C.咨询
- D.共同行动
- 查看答案
(2018年)老张突发心梗,手术后转入医院监护病房。由于在监护病房目睹同室病友病情恶化抢救,监护病房又不允许家人全程陪伴,老张感觉到恐惧与孤单。病房护士请社会工作者前来协助,此时,社会工作者首先应提供的服务是( )。
-
- A.协助家属照顾老张
- B.协助老张认识心梗疾病
- C.协助老张与医生沟通
- D.协助老张适应病房环境
- 查看答案
(2018年)社会工作者小王和医生合作,用游戏治疗的方法帮助患儿玲玲顺利进行了腰椎穿刺手术。小王的上述做法,达成的服务目标是( )。
-
- A.与玲玲建立良好的关系
- B.降低玲玲对医疗检查的恐惧
- C.帮助玲玲适应病房环境
- D.帮助玲玲表达内心的感受与想法
- 查看答案
(2017年) 老刘一家三口,平时生活比较拮据,主要靠老刘的工资收入过日子,最近,老刘因车祸失去了左腿,无法正常工作,家庭陷入困境,老刘整天待在家里,觉得自己无用,情绪低落。针对老刘的情况,社会工作者首先应为其提供的服务是()
-
- A.协助其申请低保
- B.促进其社会交往
- C.促进其身体康复
- D.减轻其心理压力
- 查看答案
(2020年真题)社会工作者小刘在某企业调研时发现,部分青年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对学习新技术缺乏热情和主动性。小刘联合该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和工会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包括邀请本行业获得“大国工匠”称号的劳模讲述岗位成才的故事,开展青年岗位大练兵等活动。小刘开展的上述活动是为了( )。
-
- A.改善员工工作环境
- B.提升员工劳动技能
- C.建立员工支持网络
- D.改变员工认知偏差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