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阿勇,男,14岁,初二学生,父亲是个残疾人,日常生活起居依赖家人的协助,母亲整日忙于生计,四处打零工赚钱养家。阿勇每天要做很多家务,要照顾残疾的父亲和年幼的妹妹,抽不出很多时间来认真学习,所以成绩一般。阿勇经常在好朋友面前抱怨命苦,家里的窘迫使得阿勇在和同学交往的时候,总感到低人一等。

【问题】

1.案例中阿勇面临的主要困境是什么?

2.针对上述问题,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1.从“人与环境互动”的视角来分析,阿勇面临的困境可以从“人”和“环境”两个层面来分析:

(1)从“人”的方面来看

①阿勇正处于青少年期,该阶段主要的人生发展任务是发展适当的人际关系;

②阿勇的年龄,本应该是充当子女角色的时期,但由于父母功能的部分缺失导致他需要担负起家庭主要照顾者的角色,迫使他不得不过多地面对和处理家庭问题,致使身份认同出现混乱;

③家务劳动的大量参与,导致阿勇无暇顾及学业,学习成绩不佳又造成挫折感与压力感;

④由于家庭经济状况较差,使得阿勇觉得低人一等,在人际交往中受到较大影响。

(2)从“环境”方面来看

①由于家庭的客观原因,父母给予阿勇的支持较少,造成亲子间缺乏沟通;

②由于花费较多的时间、精力在家务劳动上,阿勇用于建立朋辈群体间人际关系的时间相对较少,进而导致其社会关系发展上的障碍;

③同学、老师以及学校方面不了解阿勇的家庭状况,未能给他提供支持和帮助。

2.针对案主阿勇面临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的介入策略为:

(1)评估阿勇的家庭经济状况,整合社会资源,协助其改善家庭生活窘迫的现状;

(2)为阿勇的母亲提供就业辅导和就业培训,提高职业技能,协助她获得一份既能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又有时间照顾家庭的工作;

(3)评估阿勇父亲的身体状况,为其提供必要的医疗救助资源;联系阿勇所在社区康复中心,为阿勇父亲提供日常护理帮助,减轻阿勇的负担;

(4)用个案工作的方法对阿勇提供心理辅导,舒缓他的负面情绪,减轻其心理压力,帮助其正确看待家庭存在的问题,认识到自身的非理性信念,并学习恰当的情绪宣泄技巧;

(5)为阿勇提供必要的学习辅导,帮助其改善成绩不佳的状况,提高他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6)帮助阿勇掌握良好的人际沟通技巧,加强与朋辈群体及父母的有效沟通;

(7)走访阿勇的老师和学校,让老师及学校了解他的具体情况,给予其支持和帮助。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除社会性环境中阻碍残疾人参与的"物化"因素。加快推进无障碍建设,方便残疾人生活。属于残疾人的( )。

  • A.社会福利权
  • B.环境友好权
  • C.文化生活权
  • D.劳动权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社会工作者通过开展"建立健康婚恋观”“青春期教育”“掌握交往技巧"等专题服务,属于( )。

  • A.婚恋服务
  • B.社交指导
  • C.职业指导
  • D.习惯养成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以下不属于优抚医院社会工作的是( )。

  • A.荣誉军人康复医院社会工作
  • B.复员退伍军人精神病院社会工作
  • C.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医院社会工作
  • D.复员军人慢性病医院社会工作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无论是慢性病患者、残疾军人还是精神病患者,他们最迫切的需要是(  )。

  • A.基本生存需要
  • B.家庭生活需要
  • C.继续学习需要
  • D.治疗康复需要
查看答案
单选题

老郑退役后,被安排到某国有企业工作。他觉得自己很难适应新工作。在个案会谈中,社会工作者认真倾听并鼓励老郑表达自己的焦虑和担忧。社会工作者的倾听和鼓励具有( )作用。

  • A.降低工作期望
  • B.减低压力
  • C.协助适应工作环境
  • D.危机干预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